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10月21日白潮老师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1/10/25 11:11:11 作者:李敏 浏览量:1477次
2021年10月21日,秦淮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进行了一次备课组活动。
一、活动主题:推磨听课、评课
二、活动方案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
1. 签到表
2. 开课教案
《老人与海》
一、 导入
今年7月10日上午,清华大学首封录取通知书发出。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校长邱勇给新生的赠书《老人与海》以及致新生的信。这件事在社会上引发了热议,“硬汉形象”和“硬汉精神”重新进入到大众视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节选片段,感受这份精神力量。
二、 梳理情节
选文中,你觉得最能体现圣地亚哥“硬汉形象”的是哪些情节?
学习活动一:文本中,老人是如何与鲨鱼激战的?请填写表格。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鲨鱼品种 | 灰鲭鲨
| 加拉诺鲨(铲鼻鲨) | 铲鼻鲨
| 加拉诺鲨
| 鲨鱼 |
鲨鱼的数量 | 一条 | 两条 | 一条
| 两条 | 成群结队 |
间隔时间 | 一小时后
| 两个钟头后
| 接着
| 从傍晚到太阳快落山 | 从太阳落山到半夜 |
鲨鱼特征 | “冲过来”,“划破蓝色的水面”;很大,游泳速度快,美丽,高耸的背鳍,八排牙齿长且锋利; 体格强健,全副武装 | 又宽又扁,尖利的脑袋,宽阔的胸鳍,臭气熏天,杀手,饿极了会袭击人 | 像猪直奔食槽
| 紧逼,脑袋像坚韧的橡胶 | 成群结队,扑向大鱼,撕咬鱼肉 |
打鲨鱼的工具 | 鱼叉
| 绑着刀子的桨
| 绑着刀子的桨 | 短棍 | 先是短棍、后来只好用舵把 |
鲨鱼的侵害结果 | 咬掉约40磅肉,带走老人的鱼叉和绳子
| 咬掉了鱼四分之一上好的肉
| 刀子被折断
| 一半的鱼肉被毁
| 丢了棍子,船柄断裂,大马林鱼基本只剩骨架
|
小结: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
补充:结尾部分五次歇息和五次站起,每一次歇息都是为下一次“站起来”养精蓄锐重聚希望。
初步感受了硬汉形象:不怕失败,永不言败。
三、 感受心灵
学习活动二: 在和鲨鱼的搏斗过程中,老人有很多内心独白。请勾画出关键时间点上老人的内心独白,整理并概括老人的形象特征。
1. 圣地亚哥是否是一个只知道战斗的“硬汉形象”呢?联系全文,谈谈你还看到了老人我的哪些方面?
内心独白(一):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也许能制服它。 (勇敢,不屈服)
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内心独白(二):
真希望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老家伙,你从骨子里累了。
但愿不用搏斗,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疲惫、有摇摆、想放弃……)
2. 这些内心独白是否会削弱对老人“硬汉形象”的塑造呢?
提示:老头儿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与鲨鱼搏斗时,老头儿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的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你要是乐意的话,就待在我家吧,小鸟。”
可老人一贯把大海想象成女人,她向人们施与或拒绝施与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做出什么狂暴或者邪恶的事情,那也是出于无奈。(善良仁慈博大,内心柔情)
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圣地亚哥所展现的“硬汉形象”是非常丰满的。连续84天捕不到鱼,被认为是走了霉运的苍老的、大不如前的圣地亚哥在面对困境时虽然屡受挫折,但又不甘失败。他在重压之下展现了优雅的风度,维护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四、 支架写作
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黑格尔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北第一人民医院刚刚入职的医生积极抢救病人。请依照心理活动的“强与弱”支架,尝试创作小小说片段。
3. 开课反思
《老人与海》推磨课 反思
白潮
在做这篇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自己的主问题应该是什么,最后只确定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硬汉形象”。老人的硬汉形象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和鲨鱼搏斗的过程还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搏斗。
教学中,五次鲨鱼的搏斗设计通过表格展示出来的,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是通过让每个小组展示其中一列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展示方式在情节梳理上是不能呈现一个完整的效果,割裂了其他学生对于整个搏斗过程的理解,所以在张老师的建议下,我把这个环节改成展示预习作业,表格已出现便让人一目了然。
如果说上各环节处理得比较草率,那么通过内心独白来理解硬汉的形象这个环节就处理得比较失败了。内心独白虽然分成有声的和无声的,但并不是重点,而是通过内息的挣扎和矛盾摇摆,最终走向坚定。这个重要的环节并没有让学生走进老人的内心去感受他的硬汉形象,所以随后将问题改成,五次搏斗中你觉得哪次最艰难?不仅是行动上更有内心活动上。
在第三个比较老人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环节上,我将其铺展得太多,让阿Q精神喧宾夺主,弱化了对老人硬汉形象的理解。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只要让学生说出最关键的一点即可,即老人是经过搏斗的真正的精神胜利,而阿Q却没有博都过是自欺欺人的。、
在模仿写作上,心理活动的“强”与“弱”并不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重点,而且这个表达也不够准确,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模仿写作应该是模仿本篇小说最大的写作特色,或者是电报式的写作,或者是“冰山原则”,或者是紧贴导入的情境。
这次开课,感谢组内老师为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看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以及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以及改正方向。
4. 评课稿
《老人与海》评课
张居祥
白潮老师这节课,关于老人胜利与失败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刻,引入阿Q精神胜利法,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建议:
1.对于课堂支撑性的问题设计,需要建立起逻辑联系,使各环节之能够流畅自然。
2.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必然生成、可能生成),最好能够选择有价值的生成问题 ,引领学生作思维冒险。
3.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设计了表格,可以用投影现场展示,节省时间,为后面留足空间。
4.关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老人精神胜利的比较。这个问题处理时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老人永不言败的精神。
5. 活动照片
五、 活动总结:
老师们都参与了本次备课组活动。本次活动中,白潮老师在高二(16)班教室开授公开课《老人与海》,全体备课组老师前往听课。课后,本组老师们又在二楼会议室开展了评课活动,张居祥老师主评。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讨论,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