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2/22 12:24:55 作者:翁员媛 浏览量:660次
一轮复习后,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在遇到新情境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以解决问题。因此,二轮复习备考不能再像一轮复习那样把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复习面面俱到,而要立足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有更高的立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外,还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上位的学科思想和观念,从而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那么如何跳出具体知识点,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可以借助学科大概念这一工具。学科大概念就像知识的黏合剂,发挥着“魔术贴”一样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能从整体的、核心的、更上位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学生心中有图(思维导图),遇到新情境新问题时,就能多角度地思考;学生笔下有路,就能胸有成竹地展开每一个角度,做到有条有理,有根有据。
政治高考备考复习是一项内容繁多,要求很高的系统工程,首先就需要有一个严谨合理的复习计划。在高三的第一次备课组活动中,我们组的5位老师根据本校的实际和本届学生的现状,同时也借鉴以前政治教学上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了高考二轮复习的系统计划。
一、学情、教情分析
本届高三选修政治的班有9个,每个班大概45人,其中一个班是混合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认真,但不少学生仍然存在基础不牢、知识模棱两可;解题缺乏技巧、思路不清;讲练过的题目很陌生、缺乏思考和研究;答题不够规范,书写马马虎虎等问题。少数同学对政治学科缺乏正确认识、重视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动力不足,投入时间很少。
本届高三有5名任课教师(王金平老师、翁员媛老师、李柱明老师、杨也老师、孟久琳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大家分工合作,为工作的有序推进和良好成绩的取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策略
一、四个专题化
(1)考点专题化:这是二轮复习的核心和灵魂。研究高考,找出考题与考纲的内在关系,体验、感受、领悟高考命题规律。重点分析高考问答题答案的合理性、必然性、逻辑性。列考点清单,对考点内分外扩,能从任一考点出发,推理出其他考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考点归类。对考点分门别类,如“是什么”类考点、“为什么”类考点、“怎么办”类考点。
(2)热点专题化:将热点解读题目化、问题化。将相似专题、侧重于某一内容的专题可合并讲解。如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始终坚持考点辐射热点,热点回归考点。
(3)训练专题化:抓小放大,进行选择题系列训练,对试题归类整理,找命题重点和规律;评讲专题化,把相同、相近考点热点合并评讲,如民族团结问题。
(4)方法专题化:对不同题型,如选择题、辨析型简析题、探究题等,要总结共有和特有的解题规律,借助系列专题,让学生运用自如;技巧专题概括,如哲学中的“特点”一词,可用矛盾特殊性、物质决定意识等考点。
二、注重整合
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
例如,对于生活与哲学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对于每个知识点,学生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具体做法
1、依标扣本,继续夯实基础
狠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立足课堂,提高效益;立足规范、提升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能对相关时事热点进行分析,做到活学活用。
2、专项训练,全面突破
注重课堂的15分钟限时训练,讲练结合,其次,错题以及背诵的追踪。
题型练:对各种高考题型分别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和其解题规律。
方法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对比法、逆向法等,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规范练:对主观性试题要加强模板化训练,严格标准,规范过程,一丝不苟。争取解题过程不失分。
提速练: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
3、恰当运用“题海战术”
有人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练习。从哲学角度讲,量变引发质变;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中国自古有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恰当运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不要追求数量,见题就做。
4、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四、进度安排
(一)一轮复习(2022年7月—2022年1月底)
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科基本能力,落实考点。复习顺序为:《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生活》、《哲学与文化》、
(二)二轮复习(2023年2月—2022年4月):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科综合能力;关注社会,把知识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以专题复习为基本形式强化核心考点。
(三)三轮复习(2023年4月—2023年5月):对照考试要求,回归书本教材,提高应试技能,强化核心素养。
附件1:二轮复习具体安排
周次 | 时间 | 主要工作 |
1 | 2.21-2.23 | 必修一二轮专题复习 |
2 | 2.23-2.29 | 必修二二轮专题复习 |
3 | 2.29-3.9 | 必修三二轮复习 |
4 | 3.9-3.23 | 必修四二轮复习 |
5 | 3.23-3.31 | 选修一二轮复习 |
6 | 3.31-4.13 | 选修二二轮复习 |
7 | 4.13-4.27 | 选修三二轮复习 |
8 | 4.27-5.30 | 七本书三轮复习知识总结、宏观再构建 |
9 | 5.30-6.5 | 综合训练 |
附件2:集体备课安排
周 次 | 内 容 | 形式 | 开课人(主备人) | 评课人(复备人) |
1 | 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研讨 | 集体备课 | 翁员媛 | |
3 | 二轮专题复习课 | 公开课 | 翁员媛 | 尹雷 |
6 | 一模试卷讲评 | 组内公开课 | 杨也 | 王金平 |
7 | 高三视导 | 集体备课 | 王金平 | |
10 | 五四青优 | 公开课 | 杨也、孟久琳、翁员媛 | 王金平 |
12 | 高三二模试卷讲评课 | 公开课 | 孟久琳 | 李柱明 |
13 | 复习回顾和反思研讨 | 集体备课 | 王金平、李柱明 | |
15 | 高考考前研讨规划 | 集体备课 | 翁员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