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10月14日李敏老师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1/10/21 19:16:39 作者:李敏 浏览量:1021次
2021年10月14日,秦淮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进行了一次备课组活动。
一、活动主题:推磨听课、评课
二、活动方案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
1. 签到表
2. 开课教案
3. 开课反思
《老人与海》开课反思
李敏
今天这节《老人与海》,是第二课时,在回顾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分析探究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为了让这个学习活动更好操作,我设置了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来袭的鲨鱼有什么特征?这样的搏斗中,老人的对手仅仅是鲨鱼吗?你怎样看待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结果?老人失败了吗?
我原先的设想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分析老人的硬汉形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这一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多了些,导致我这节课的重点“硬汉形象”体现得还不够突出。我认为,仅仅是把“硬汉形象”这个概念告诉学生还不够,仅仅让学生知道“不能被打败”也不够,而应该让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真正理解桑地亚哥这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所以我让学生研读四次“梦”、四次“出海太远了”的相关内容,通过内心独白与自言自语去解读老人也有过犹豫与低落的时候。但是在具体授课时,因为时间不够,这部分内容解读得有些仓促。这也是让我很遗憾的一点。
回顾这一节课,我觉得我比较好的地方是始终坚持以学生的真实活动来贯穿课堂,但又时刻注意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渐深刻。
评课时大家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这次开课, 收获很多。
4. 评课稿
《老人与海》评课稿
20211014 钱泽舒
今天聆听了李敏老师的《老人与海》小说研读课,总体的感受有如下几点:
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课堂学生是思维表达的主体,学生在前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包括查阅了课外资料,所以在课堂中无论是独立思考阶段还是小组讨论阶段,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们的思维碰撞中,又产生了新的火花,学生学有收获。
二、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整节课中,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和探究问题的涉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在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设计了一些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便于学生顺藤摸瓜,进入由浅入深探究文本,从外显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对“硬汉”形象深刻内涵的理解,并借助文学评论辅助学生加以理解。此外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良好学习的习惯提醒点拨,起到了很多的引导作用。
三、一点建议
任务学习一中的三个课文比较简单,可以简化或者压缩,控制好时间;这样就可以将任务二的中难点“硬汉”形象的探究凸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和挖掘的空间,时间分布安排上会显得更加合理。
5. 活动照片
五、活动总结:
老师们都参与了本次备课组活动。本次活动中,李敏老师在高二(17)班教室开授公开课《老人与海》,全体备课组老师前往听课。课后,本组老师们又在德馨楼三楼楼会议室开展了评课活动,钱泽舒老师主评。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讨论,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