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12/13 15:26:08 作者:潘玉凤 浏览量:959次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学期即将结束,高一历史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历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全体高一历史教师的辛勤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主要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制定计划,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我们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同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2、加强组内、组外学习。
组内进行推磨听课,相互学习。本学期已经开展了4次组内听课,分别是吴海燕和李家平老师在各自所带班级开课,全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组外学习主要是积极参加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回来后进行研讨,习他山之石,受益匪浅。
3、思想上严于律己,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按时参加市、区、学校的各种学习并认真做好记录,领悟其精神实质并将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在业务上,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努力进取,踏实做事;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平和、宽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皆尽所能,任劳任怨;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博爱”作为自己的为师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材跨度大,在备课过程中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们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适时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原本枯燥的知识。继续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改变初中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性学会、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习的方法再掌握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们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5、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们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的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一起合作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在教学中适时利用。
6、精选各类习题,认真批改,及时评价
本学期分单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在期末复习时为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以提高成绩,对一些精选材料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认为较难的问答题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带领学生集体背诵。
二、取得成绩:
1、 本学期进行了3次周测和一次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为几校联考,我校均分62.9,和南通的学校先比还有不小的差距。3次周测均采用智学网阅卷,测后能做到认真分析。
2、李娟老师开设区级公共课一节,获得教研员和历史同仁的好评。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性情有点急躁,有时对待学生过于严厉。
2、对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力度不够,对学优生能力的培养稍嫌不足。
3、知识点夯实不够。
4、能力题得分率偏低。
5、答题规范仍有待加强。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今后要把所学、所听、所见内化,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上出自己的课,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培养教研组的名师。提高课堂效率,克服课时不足的问题。
2、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3、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4、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5,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6、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7、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