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历史教研组>> 文章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12/13 9:39:32 作者:刘娟 浏览量:744次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本学期文科班完成了必修三和选修一的新课教学工作,参加了南京市组织的全市期中统考。理科班完成了合格性考试的全部复习工作。

本学期备课组按计划共开展了四次集体备课活动,每位老师均在组内开设了推磨听课,还组织了四次集体备课活动。全体组员均按要求积极参加了是、区各级教研活动

时 间 安 排

授课人

授课班级

研讨课题

周 次

刘娟

高二(12)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许红美

高二(7)

文学的繁荣

十一

曾照国

高二(1)

梭伦改革

十四

周红

高二(3)

王安石变法

 

二、取得成绩

期中考试分析:

本次考试为高二分科以来南京市首次组织的新高考方案下的全市统考,试卷难度适中,题型为高考题型,内容为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前四个单元。

1、成绩方面: 参考人数:343人;总平均分:63.4分(全区总均分为65.7);  单科最高分:81分,最低分28分。合格率42.85 %,选择题平均得分39.4,而非选择题得分只有24分。在全区参考的7所学校中位列第五,属于正常状态。

2、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课堂质量有待提高

②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

③语言归纳能力欠缺

④材料题阅读欠缺、分析能力不足

⑤审题是关键,学生审题能力不强

⑥书写不规范,答题不分条理。

 

三、课堂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适当做稍难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在期末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四、今后工作针对性设想----------关于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一点思考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研究持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笔者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希冀能对高中历史教师改进教学有所裨益。具体如下: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但在很多的历史教学实践中,仍习惯于或热衷于单打一,把搬运课本知识当作根本的或唯一的任务。历史学科的功能和作用,不在于让学生们熟知和牢记那些残垣断壁与僵尸枯骸,以供其消闲怀旧,而在于通过利用历史知识这个庞大厚重的载体,去认识和明晓社会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考测试的着重点,也是在于考生自身的这种能力。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就智力方面而言,不但注重考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注重考生在今后学习深造和工作实践中可能发挥的潜在能力。所以说我们的历史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尤其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提倡学术研究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其主要包括了艺术精神、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充分利用其人文性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注意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意识。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知识应该更多地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来获得;同时,还应当使学生在这种参与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而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参与意识,教师首先应当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可以做得很好。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时,有位历史教师对所学的内容经过认真分析之后,鼓励学生自己先尝试着讲解其中的某些章节的知识(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师把这些内容课文分成几部分,让每个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中的一部分进行研讨,然后请一位同学做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这样进行,既有参又有合作,结果同学们讲得都很认真。在讲关于陶瓷的发展历史时,有的同学还拿来了实物,并讲授自己在陶吧制作陶瓷制品的亲身历 ……这个过程中,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详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历史内容,但最起码对自所负责的那部分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仅学到了有关的历史知识,还初步体会和掌了历史与生活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也意味着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比如,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目标总是定位在增进学生的“事实性”知识(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方面,相对而言,有关史学的“程序性”知识,如历史解释的多元性、因果关系、变迁和延续、证据效用等历史学概念和方法,则往往被忽略。其背后或许有着这样的假设:十几岁的学生只要具备足够的“事实性”知识,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理解、运用那些“程序性”知识;学生年龄尚小,那些史学概念与方法非他们所能领会,无须过早传授。然而,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事实性)知识的成长与儿童思考能力的提升并无直接关系。”闭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史实之外,适当传达一些历史学的概念和方法也非常必要。而且,历史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发展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方法。

    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就要了解和掌握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加强对学科教学理论的研习。

要丰富专业知识。

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学科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笔者认为,多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也是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形式。比如,教古代历史,只读几本通史类的书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还可以从现代一些杰出的史学家,如顾颉刚、陈垣、陈寅洛、傅斯年、钱穆、郭沫若、剪伯赞、周一良、唐长孺等人传世的学术论文中,精选若干篇出来研读。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史学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从中可以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总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策略远不止这些,要适应新课改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树立改革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让高中历史教学充满活力。

 

 

 

 

 

 

                                                                                2019-12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