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9/9/2 14:58:27 作者:周敏 浏览量:763次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问题导学,任务驱动”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新高考,新要求,新举措”为研究重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的效率,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新学案的修编工作、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与评价等环节。同时,关注新教师的成长和锻炼,落实备课组内的推磨听课活动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尽力促进两位新教师的成长。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对原有的学案进行修编,并在备课组内统一印制、使用学案。
2、加强教学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进而促进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取得潢意的成绩。
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4、在学期末的统一检测中,学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具体措施
1、在对照课表后,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经常性集体备课活动,在修编学案的基础上对每节课进行细致研讨并确定教案方案和课堂、课后的训练内容。
2、在对照课表后,安排相应老师针对研究主题再研究、设计教学细节,以推磨听课的形式对研究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及时给予调整;或安排组内老师以讲座的形式针对某个主题和技能进行研讨和学习。
3、及时印制学案并督促各班分发、组织训练,并由任课老师及时进行批阅和讲评,对于“问题点”(存在问题的知识和学生)要进行补充性的巩固。
4、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及时检测并做出反馈和查漏补缺。
【附】:教学进度(计划)表
高一物理备课组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 章 | 节 | 计划课时 | 总课时 |
1 |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 2 | 2 |
1.2时间和位移 | 1 | 3 | ||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 1 | 4 | ||
2 |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 1 | 5 | |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2 | 7 | ||
3 | 本章复习和检测(或用于机动) | 2 | 9 | |
3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 10 |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 | 2 | 12 | ||
4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3 | 15 | |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 2 | 17 | ||
6-7 | 2.5自由落体运动 | 3 | 20 | |
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 0 | 20 | ||
本章复习和检测(或用于机动) | 2 | 22 | ||
7 | 第三章:相互作用 |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2 | 24 |
3.2弹力 | 2 | 26 | ||
8-9 | 3.3摩擦力 | 3 | 29 | |
3.4力的合成 | 2 | 31 | ||
9 | 3.5力的分解 | 3 | 34 | |
10 | 复习及期中考试(含考试占用课时3节) | 5 | 37 | |
11 |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 4.1牛顿第一定律 | 2 | 42 |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1 | 44 | ||
11-12 | 4.3牛顿第二定律 | 2 | 45 | |
4.4力学单位制 | 1 | 47 | ||
13-14 | 4.5牛顿第三定律 | 2 | 48 | |
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 3 | 50 | ||
4.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 2 | 53 | ||
15-16 | 本章复习和检测(或用于机动) | 2 | 55 | |
第五章:曲线运动 | 5.1曲线运动 | 2 | 57 | |
5.2平抛运动 | 2 | 59 | ||
17 | 5.3探究平抛运动 | 1 | 61 | |
5.4圆周运动 | 2 | 62 | ||
5.5向心加速度 | 1 | 64 | ||
18 | 5.6向心力 | 2 | 65 | |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 3 | 67 | ||
19 | 期末复习迎考 | 4 | 71 |
高一物理备课组教师推磨听课安排表
周次 | 课 题 | 授课人 | 主评人 |
2 |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 周敏 | 殷位海 |
6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胡伟 | 周敏 |
9 | 3.2弹力 | 朱正杰 | 周敏 |
11 | 3.4力的合成 | 殷位海 | 周清 |
13 | 4.3牛顿第二定律 | 周清 | 张贤虎 |
16 | 4.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 张贤虎 | 殷位海 |
高一物理备课组
2019.8.30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