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9/9/3 7:47:09 作者:王丽君 浏览量:778次
南京市秦淮中学2019-2020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以学校的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引,以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苦练教学内功,探索实践地理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瞄准学生语数英总分,实现全部匹配。
本学期将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 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三、工作思路
1、认真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19江苏省高中地理考试说明和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及时掌握教研教学的最新动态。
2、积极参加市区各级高三地理教研活动,与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精心准备导学案及精练测试题目,做到精讲精练。强化分层教学,落实分类要求,教学时面向全体,争取c级全覆盖,加强指导,瞄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协助他们,提高本科生数量。
4、开学初至十二月底集中精力完成高考所有内容的系统复习。明年1- -5月查漏补缺和专题复习,以及训练等。
5、每周五上午集体备课。
四、具体措施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07--2009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教学内容 | 主备人 | 备注 |
第1周 | 南京市期初模拟考试 | 王丽君 | 遇到学校或者区统一安排及时调整 |
第2周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刘艳 | |
第3周 | 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 | 朱大琴 | |
第4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王丽君 | |
第5周 | 国庆节放假 | ||
第6周 |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刘艳 | |
第7周 | 交通运输布局的及其影响 | 朱大琴 | |
第8周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王丽君 | |
第9周 |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刘艳 | |
第10周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朱大琴 | |
第11周 | 期中考试 | 王丽君 | |
第12周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 刘艳 | |
第13周 | 区域经济发展 | 朱大琴 | |
第14周 | 区及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王丽君 | |
第15周 | 世界地理 | 刘艳 | |
第16周 | 中国地理 | 朱大琴 | |
第17周 | 选修地理——环境保护 | 王丽君 | |
第18周 | 选修地理——海洋地理 | 刘艳 | |
第19周 | 综合卷训练 | 朱大琴 | |
第20周 | 期末考试 | 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