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专栏>> 文章
秦淮中学2014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专刊

发布时间:2014/4/25 8:46:27 作者:李 云 浏览量:1816次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2014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保障健康”。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手段,只有通过疫苗接种,才能保护儿童健康,只有大家共同参与预防接种,才能达到控制、消除、甚至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一、“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由来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二、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人类在和疾病长期的斗争中发现了人体免疫的机制,并发明了疫苗。疫苗的诞生真正实现了“上医治未病”,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来降低个体感染相应疾病的风险,同时基于全人群的免疫屏障建立,有效阻断了多种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1980年,人类通过疫苗消灭了天花这一肆虐了几千年的疾病。疫苗的广泛使用同样使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下降了99%,并有效控制了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得益于疫苗的保护,全球每年可减少儿童死亡300万;儿童残疾75万;

    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领域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我国自1978年起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普及预防接种,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2014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全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14年的7.18%,5岁以下人群已降到0.96%,因接种疫苗减少病毒感染者3000多万人。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14年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过程中,接种疫苗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疫苗反应及处理

    ㈠正常反应及处理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

    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喝水、并注意多休息即可。如果出现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㈡异常反应及处理

    ⒈局部化脓: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在疫苗分装时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

    ⒉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处理方法,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如仍未见好转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

    ⒊过敏性休克: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也有少数延至30分钟或1~2小时发作。突然感到全身发痒、胸闷、气急、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脉细或无。如不及时抢救,死亡常发生于抗原进入机体后15~20分钟。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和末梢循环衰竭。处理方法,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肌肉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同时肌肉内注射苯海拉明25~50mg.呼吸衰竭者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250mg,并吸入氧气。

    ⒋过敏性皮疹:各种疫苗接种后均可使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多少不一,大小不等,色淡或深红,周围呈苍白色。处理方法,给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25~50mg,每日2~3次。

    ⒌急性精神反应:为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轻少见,最常见表现为急性休克性反应和癔病性发作,这类病人最大特点是临床表现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不丧失。各种症状常在患者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后明显减轻,预后一般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大多数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严重者可给些镇静剂。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