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计划
发布时间:2019/2/17 7:58:19 作者:潘玉凤 浏览量:948次
秦淮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依据南京市模考时间,制定并严格执行复习计划。
2、 依据试卷特点,提升学生综合应变能力
3、 依据应考特点,强化学生解题实战能力。
4、 依据划线特点,“临界生”闯关成功。提高达B率和匹配率。
二、教学措施
(一)依据南京市模考时间,制定并严格执行复习计划
1、 从“一模”------3月底“二模”:考点通史专题复习
(1)通史框架下的考点突破
(2)考纲体系下的单元整合
一轮复习的知识框架教学重知识罗列,二轮复习重小专题的深挖拓展。必须注意的是,此轮不必深入细究,无需完整体系,更不能耗时过多,将考点按时间有效整合,重在形成学生对考点的“时序”概念。
2、“二模”后------5月初“三模”:考点扫描与三种题型强化训练,完成三大任务。
(1)三大题型专项训练(侧重选择题,500题为主)
(2)地毯式限时强化训练
(3)试卷讲评、纠错训练
期间认真研读并落实《考试说明》所列考点,认真训练“考点扫描500题”
3、“三模”后-----5月底:回归教材与重点、热点试题强化训练,完成三大任务。
(1)重点、热点专题强化训练
(2)查漏补缺
(3)调整应试状态
期间,每位教师严格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训练重点、热点试题,要求学生重新依据《考试说明》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二)依据试卷特点,提升学生综合应变能力
1、 有效整合,构建考点知识体系:避免炒冷饭、避免简单重复。二轮复习既要回归通史,又不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简单罗列。
2、 突出主干、抓大放小,强化重点知识复习:所谓主干知识,就是考试说明中涉及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主要指宏观层面),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历史现象等等,加强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特征和本质规律。
3、 强化对重点、热点问题的小专题化复习。
可以采用数轴的方式,将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掌握的、符合此阶段的考点按时间顺序放置在数轴上,复习时可以“瞻前顾后”,连贯地掌握知识、形成通史式的小专题体系。
(三)依据应考特点,强化学生解题实战能力。
1、严谨审题,把握三要素:(1)时空概念,审清所考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间的上、下限。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语,提取出隐含的历史信息,弄清历史事物的横向、纵向的时空概念和阶段特征,避免张冠李戴。(2)设问的角度(切入点),准确把握命题者意图,即使材料多、设问是新,单命题者必定是一道题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考查,所以回答时要紧扣这一中心,避免泛泛而谈。(3)答题的对象。如设问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等,避免答非所问。
2、答题规范,把握三原则:(1)答题形式要提示化、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写提示语,数字作序,最重要观点放左侧,回答问题要点化,看清设问指向,详略得当,绝不在同一要点上浪费笔墨。(2)文字表述要专业化,要注意使用历史学科规范语言回答,尽量使用教材语言,避免口语化。(3)思维表达要层次化,逻辑化,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实事求是。按照题目要求,从材料中准确提炼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3、强化限时训练,提升学生应试能力。
4、加强对考卷分析,加大纠错力度。
(四)依据划线特点,“临界生”闯关成功:制定“临界生”推进计划,落实盯人目标,强化分层推进。
(五)依据心理特点,加大情感投入并调试应考状态。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尤其“临界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情绪,多鼓励,多宽容,对学生学习迎考保驾护航。
三、活动安排:
1、教学进度
周次 | 教学进度 |
1 | 期初区调研考试、讲评试卷 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先秦、秦汉、魏晋、隋唐) |
2 | 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宋元、明清 西方古代文明:希腊、罗马,) |
3 | 二轮复习(近代西方文明的:1、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夕2、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综合训练1 |
4、5 | 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1、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2、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后至五四前。3、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 二模及试卷讲评和质量分析 |
6 | 二轮复习(现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及文明演进历程;1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2、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
7 | 二轮复习(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历程: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 2、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综合训练2 |
8、 | 考点扫描与三种题型强化训练 |
9 | 考点扫描与三种题型强化训练 |
10 | 考点扫描与三种题型强化训练 |
11 | 三模及试卷讲评和质量分析 |
12 | 回归教材与重点、热点试题强化训练 |
13 | 回归教材与重点、热点试题强化训练 |
14 | 查漏补缺 调整应试状态 |
15 | 查漏补缺 调整应试状态 |
16 | 高考 |
2、推磨听课
周次 | 开课人 | 班级 | 主评人 | 开课内容 |
4 | 吴海燕 | 三(10) | 李家平 |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
7 | 李家平 | 三(13) | 潘玉凤 |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历程 |
13 | 潘玉凤 | 三(11) | 吴海燕 | 热点、重点专题 |
15 | 李家平 | 三(13) | 潘玉凤 | 热点、重点专题 |
3、组内研讨活动
周次 | 活动内容 |
0 | 备课组计划研讨及制定(2、17) |
3 | 怎样提高二轮复习的效率 集体备课(周一) |
6 | 二模质量分析(周五) |
12 | 三模质量分析(周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