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务公开>>教务处>> 文章
2013--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4/1/24 12:11:34 作者:胡伟 浏览量:1289次

 2013--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分析报告

                                          20141

 

 一、 试卷结构及评价

  本次考试为南京市普通高中期末统考,试卷结构与新课改语文模式比较贴近。试卷分七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子结构:基础知识(客观题10分),名句名篇默写8分,文言文翻译6分,诗歌阅读8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8分,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10分和写作30分。试卷结构分布合理,难易度适中,既重视课内基础,又重视课外知识延伸,能够较好的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运用水平。

 

 二、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对全校进行统计分析,参考人数为696人。最高分是75.5分,最低分是35.5分。及格390人,低分人数为34人。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发挥基本正常,但就具体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个别题目来分析,并不如人意,发现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缺漏。

学生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中字音题较好,字形题、成语应用、衔接题失分多。古代诗文阅读,,(一)是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得分比较高,主要问题出在第一道注音题误做为解释,审题失误。两道翻译题部分学生整个句子翻译不够通顺,在语言组织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二)诗歌阅读,部分同学对诗歌的把握比较好,但答题时仍有部分学生未能够答到点子上。现代文阅读,阅读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对选择的文段内容把握不够准确,所以学生答不全要点。名句默写有学生记得不够牢,还有一些是做题时粗心大意,比如有些同学把曹操饮酒作诗的豪迈写成曹操的诗句,这些纯属做题不够认真细致导致的。语言文字运用,学生更是做得一塌糊涂,很多学生这一题都不得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漫画不解,对《红楼梦》知识掌握不够,也反应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欠缺,这种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写作题,学生在选材方面缺乏新意,事例雷同。有的学生的作文呈明显的套题现象,这一类的作文分数只能在及格线左右。字迹潦草、写错别字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弊病,这也成了学生作文分数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今后教学建议

1、针对学生答卷上出现的问题,要重视、要分析,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制定改进提高的目标,要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提高得分。

2、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有效地培养能力,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和本质所在。学生的能力是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螺旋式地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能力必须靠平时课堂的教学积累,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立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做到三加强: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所以决不可舍本求末。

2)加强审题意识和答题的规范指导。课上和训练讲评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先要求把题目读懂,涉及的考点是什么,要回答哪些知识要点,分几步来回答,回答的规范语言应该怎样表达。

3)、加强作文指导。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较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作文指导,多进行一些升格作文的修改训练,减少或消灭错别字。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告诉我,只有自己主动去学的东西才能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