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地理教研组>> 文章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6/20 10:02:30 作者:刘艳 浏览量:2431次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地理组工作总结

                       刘艳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4人齐心协力和谐共处,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工作。
 本学期以来所做的工作:
  1、规范备课组活动制度
   每周一下午为备课组活动,分集体备课和推磨听课。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都先上课后评课,课型较全有新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等。每次活动由一个人主讲,就是具体的上课流程,然后由听者进行评议,大家统一意见。在布置相应作业时,强调题目要少而精。我觉得我们这样长期的坚持是有效果的。通过活动将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慧互渗。
 2 、加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教学内容地图化。地图(图像)及各种图幅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过图片、图像、音像等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突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该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这有利于展开学生思维,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通过案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培养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训练化。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本模式以图作为出发点,又以图作为落脚点,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
 3、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由于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像地理不可能向课外延伸,只能在课上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的备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仅课文内容,还有做练习和练习讲解都必须在课上完成,所以要求教师要精选练习,这样也确实取得了成绩。

 最后我们也意识到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里我们提出几个思考:如何让组内老师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我组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