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务公开>>教务处>> 文章
2013--2014高一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3/9/5 0:00:00 作者:胡伟 浏览量:1212次

南京市秦淮中学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明确课程改革的三项基本功能。一是知识与技能即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了解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

二、 重点工作 

1. 推进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 要树立保底意识上合格课消灭差课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是教         学管理的底线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2) 第二增强优化意识稳步提高常规课。常规课是大多数教师、大多数课的实际水平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提高的潜力也最大。教师要不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把常规课上好。优化与完善常规课的过程也是改革的过程。 

3) 第三强化改革意识积极探索优质课。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究未知的过程。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先进的思想、完善的课程、优秀的教材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其突破口在于课堂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讲解,例题的选配,练习的编排及必要的测评都应当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并逐项落实。

1) 钻研教学新大纲、钻研新教材。在认真钻研高一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基础上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2) 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3)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意展示思维过程。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 

4) 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具体目标 

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 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教法分析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 学情分析 

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六、教学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 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 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 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及活动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推磨听课
1 9.29.6 集合1.1--1.3(5)
2 9.99.13 集合(1);函数的概念与图像(3);函数的表示方法(1 李林
3 9.16-9.20 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的奇偶性(2
4 9.23-9.27 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2)映射的概念(1);分数指数幂(2 张兰香
5 9.30-10.4 国庆放假
6 10.7-10.11 指数函数(3);对数的概念(1);对数的运算性质(2 孙邦兰
7 10.14-10.18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幂函数(1);指对幂复习(1
8 10.21-10.25 函数零点(1);二分法(1);二次方程根的分布(1);函数模型及应用(2 秦晓巧
9 10.28-11.1 任意角(1);弧度制(1);角、弧度制习题课(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0 11.4-11.8 期中复习
11 11.11-11.15 期中考试
12 11.18-11.2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诱导公式(2);周期性(1 夏志平
13 11.25-11-29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函数y=sin(wx+p)的图像(2
14 12.2-12.6 应用(1);图像与性质习题与复习(2);
15 12.9-12.13 向量的概念与表示(1);加法(1 李鑫杰
16 12.16-12.20 向量的减法(1);数乘(1);习题课(1);
17 12.23-12.27 向量基本定理(1);坐标运算(1)坐标表示习题课(1); 谈敏
18 12.30-1.3 数量积(3);向量的应用(1);复习课(1 郑世金
19 1.6-1.10 期末复习
20 1.13-1.17 期末考试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