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7/2/13 0:00:00 作者:33395 浏览量:1705次
高一 地理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学情和教材分析
本学期高一年级共15个班级,2个班为美术班,本册教材注重于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的构建,注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高一地理(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文科学角度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的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 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就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的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是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中,除场地与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大,这使得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灵活的多,也复杂的多。工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复杂性。
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与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与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教师通过研讨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成绩。
5、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6、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附:教学进度、推磨听课安排和集体备课时间安排表。具体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变动。
表1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教学进度 |
备注 |
1、2、3 |
人口的变化 |
|
3、4、5、6 |
城市与城市化 |
|
6、7、8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清明冲掉部分课 |
9、10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复习迎考 |
|
11 |
讲评试卷和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
12、13 |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五一冲掉部分课 |
14 |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
|
15、16、17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端午和高考放假 |
18、19、20 |
期末复习迎考 |
|
表2 推磨听课安排表
周次 |
开课人 |
课题 |
3 |
艾云花 |
城市化 |
7 |
吴晓梅 |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8 |
肖英琳 |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12 |
艾云花 |
传统工业区 |
14 |
吴晓梅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 |
16 |
肖英琳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表3 集体备课安排表
周次 |
日期 |
内容 |
主备人 |
|
2.12 |
第一章 人口的数量变化 |
肖英琳 |
2 |
2.24 |
第一章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 |
肖英琳 |
4 |
3.10 |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
艾云花 |
6 |
3.24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 |
艾云花 |
8 |
4.7 |
第三章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艾云花 |
10 |
4.21 |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 |
吴晓梅 |
12 |
5.5 |
第四章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第五章 |
吴晓梅 |
14 |
5.19 |
第六章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肖英琳 |
16 |
6.2 |
第六章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艾云花 |
18 |
6.16 |
期末复习 |
吴晓梅 |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