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值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3/5/6 0:00:00 作者:mab 浏览量:1804次
“小课题”研究值得研究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刘永和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8日刊登一篇题为《从小课题着手破“大问题”》的文章,介绍的是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经验和体会。之所以拿来一读,是我觉得这篇报道有可圈可点,也可以扩展的地方。
问题有针对性
邹城一中开展的研究源于问题,源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问题。正如校长吴继峰所说:“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研究活动,它要解决的是教师科研参与率不高,即使参与也多浅尝辄止的大问题。”
与实践密切结合
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研究,没有课题的学院气派,有的是贴近教育教学的指导。“从去年开始,邹城一中推出了20个与教学方法、学习质量提升紧密联系的选题方向,让教师结合专业背景自主确立研究题目。” 就像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引导了邹城一中教师教科研的方向。
操作方式可供借鉴
小课题因为面广量大,涉及很多方面,因而给课题研究的指导带来许多挑战;因此,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历来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邹城一中的解决方案值得借鉴。比如,学校每学期会举办两到三次专题讨论会,从研究方法到研究步骤,教研部门都会跟踪指导。
校本性有待拓展
校本研修自从被引入中国,列入课改,却一直成为一个难点。理念虽好,操作困难。邹城一中则通过“小课题”研究实现了校本研修的目的。学校目标即解决真实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提供组织方式、申报指南、学习交流等。
其实该校还可以深入一步,研究“小课题”本身,也就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研究。“小课题”应是介于“大课题”和“个人课题”之间的课题形式,它既要规划课题的特征,又有“个人课题”的特性,应该是更具有生命力的课题形式。
其一是应给“小课题”下一个标准定义。定义需要找出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要能够把“小课题”和省市级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之间的区别找出来。
其二要明确“小课题”的基本特征。“小课题”要从课题选择的角度等方面,把“小”的规定性表现出来,使其特征鲜明。
三是提供“小课题”研究的策略。“小课题”的研究应该有别于省市规划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既要小巧灵活,又要相互协作,那么,研究方法的选择、课题管理的改变,应该适应“小课题”研究的需要。
眼界决定境界。在“小课题”研究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