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6/20 16:26:33 作者:陈元庆 浏览量:1755次
一学期来,我们化学组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组内全体同志的齐心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具体总结如下。
1.加强组风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学习。
一学期来,本组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认真钻研新教材、新课标,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本学期组内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学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积极参与教务处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王金玲老师的微视频课“离子反应”深受好评。
2.注重教学相长,努力成为成为研究型的老师。
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化学教研组关注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学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各种研究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在反思中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得到了提高和成长,使自己不断向研究型的教师迈进。高一年级傅业云、王金玲、晏拓、王景等老师在张昌卫、何西玲等老领导、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齐心协力,统考成绩超过同层次兄弟学校。高二年级薛介平、史燕娟、张祥凤、于斌、黄晓青等老师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在统一的分层教学研究上人尽其才,小高考成绩优良。陈元庆老师本学期担任高三教学工作,克服单兵作战、补课工作量大的困难,积极投身教学研究,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心理,历次模拟考成绩都好于同层次兄弟学校。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传统实验课堂教学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懂分析,且造成学生做实验依附性过大,离开教师,自己就无法完成一个实验。新课程教学中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改传统实验以师为本、以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以生为主、以师为辅。在王有为、朱启云两位实验室老师的辛勤付出下,各年级不仅开齐开足教材实验,还根据研究学习的体会补充了一些对教学切实有帮助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颇受学生欢迎。
4.积极承担管理工作,教书育人齐头并进。
除行政领导张昌卫副校长、薛介平主任、傅业云副主任外,晏拓老师担任了高一班主任,各项考核名列前茅;张祥凤老师担任高二美术班班主任,被评为十佳班主任。
总之,本学期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多教学成果,这些都是教师们团结协作、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决心通过阶段性回头看来不断自我完善,克服现存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学校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我们应尽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