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发展>> 文章
南京市秦淮中学骨干教师进阶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10/18 0:00:00 作者:33478 浏览量:1701次

江宁区教科研项目实验学校--

实验对象:校内“特带优”后备梯队

南京市秦淮中学骨干教师进阶项目

实施方案)

一、基本状况

南京市秦淮中学,座落于江宁区政府所在地东山镇,位于闻名中外、风景秀丽的秦淮河畔。学校创办于改革开放春风里的1981年,时为一所完全中学。1997年升格为南京市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3年停止招收初中生成为独立高中,并顺利地转评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9年成功创建成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14年成功通过四星级高中复审。

(一)自身优势

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现有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优秀青年教师8人,区学科带头人42名、区骨干教师52名。再加上一大批优秀教师获得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市(区)高三教学先进个人、市(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骨干教师队伍占全体教师的比例达到65%以上,基本形成了一支胜任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

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之后,学校希望借着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建设的东风,来更好地促进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发展,于2016年初建立了校内“特带优”后备发展团队,进行邀请专家、名师,开展沙龙研讨进行专门培训,并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外出交流学习机会,寄予厚望。

(二)存在问题

2007年,随着我区高中学校城乡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生源质量下滑,这对我校办学管理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校共有教职员工244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70人,而35岁以下青年教师仅40多人,年龄相对老化、繁忙的日常事务、职称晋升问题等致使一部分教师,也包括部分骨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主观愿望不是很强烈,出现职业倦怠;另我校有生大病的教师10多人,致使不少学科出现了教师断层现象,整体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基于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校集思广益、精心谋划,在发展举措上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提升教学质量),建好两支队伍(管理队伍和干部队伍),推进三项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实施四大战略(追求精致管理,实施多元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塑造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

在此,学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愈加突显,如何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和凝聚人心,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校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头等大事。

二、发展目标

一所好学校必然要有一群好教师。一个学校的好教师多了,就会形成一个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教师群体,形成群体效应,最终沉淀内化为一种稳定而独特的学校文化,必将影响整个学校的师生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方向。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骨干教师队伍。关注立德树人,强化师德修养;厚爱育人,强化责任担当;教学相长,强化专业能力;奋发有为,强化创新意识,为秦淮中学实现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提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年具体目标:

2016-2017学年:关注第九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对有希望的好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和提升,争取有斩获;

2017-2018学年:全面提升“特带优”后备教师发展梯队成员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德育管理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能力等越来越高(强);

2018-2019学年:骨干教师们的科研成果极大丰富,且由他们领衔构建的有我校特色的“任务驱动、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型,最终培养出一批在市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教师。

总之,通过本科研项目的引领、助推甚至“逼迫”,发展一班人,成就一班人。把校内“特带优”后备梯队成员,打造成学校的高精尖人才。

三、工作策略

 要想本项目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想法子、找路子。

(一)相关工作机制

1.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校长室高度重视本项目的建设,各部门处室大力支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专人负责组织落实。

组织机构:

组长:李宏兴

副组长:张昌卫  曾春霞  许明

组员:刘斌吕长林 李久保 邵思青 周磊 蒋步翔 王兴刚(专门负责组织落实)

(2)经费保障

本项目的校内培训、外出学习、聘请专家以及成员的成果奖励、绩效考核等都需有专门的经费作为保障。

2.管理机制

为加强项目管理,除了建立配套工作责任制,对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高层次培训外,还需聘请省市知名专家或定点合作高校作为项目建设顾问,为项目实施出谋划策,以确保项目的有效开展。

3.激励机制

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励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骨干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学校事务和课题研究,形成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三是把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物品、晋级、提职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形象化激励能使激励效果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

4.考核机制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为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和指导带动作用,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骨干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实际,进行量化考核。

具体考核程序:

1)被考核的骨干教师对本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公开课、示范课情况,科研成果,指导青年教师等进行书面总结(含填考核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考核小组对骨干教师按考核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的考核,并作出考核结论。

3)学年度考核分为“不合格”“基本合格”与“优秀”三类,对学年度考核为“优秀”、“基本合格”的教师按标准兑现教科研奖励,不合格的教师不兑现,并提出整改提高方面的建议。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定为“不合格”等次,并自动退出“特带优”后备发展梯队。

①有违反“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者;

②教学业绩明显落后,或造成教学事故者;

③拒绝接受组织分配,屡犯校规校纪者;

④学生评教,满意度低于80%者;

⑤无故不参加项目活动或不能完成教科室布置任务者。

(二)搭建成长平台

1.工作锻炼平台。本科研项目应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把骨干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骨干教师,首先要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身体力行、示范带头,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带着思考和研究去面对每天的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2.期刊杂志平台。我校在校长室的牵线搭桥下,加强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各级各类教育期刊及杂志社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搭建成长平台。2016611-15日,我校近40位教师赴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进行为期五天的教科研研修活动,五天里,既有陕师大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理论解读,又有西安市一线教学名师的经验交流;既有教育研究选题与论文写作的方法指导,又有中学教师人文情怀与价值担当的深刻思考,让我校参训教师真正做到研有所得、修有所获。

3.科研团队平台。依托校内“秦淮教育星空”沙龙以及各教研组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等,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发展骨干教师。让骨干教师过有团队的学习生活,最大限度体现学习力、示范力、合作力、创新力等,促进我校教师快速成长。

4.省市名师平台。借助省市各类资源,搭建学科专业成长平台,让那些有发展愿望、发展潜力的教师能脱颖而出。近年来,我校语数外三个教研组精心选拔组内骨干教师与省市学科专家和名师(大市教研员)进行师徒结对,很好地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之后,此经验也推广到校内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创立,学校邀请到区内德育专家和名班主任、市德育带头人等和我校青年班主任结成师徒,共同发展。

5.课题研究平台。立足课题研究、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一直以来,都是吸收那些态度积极、有发展潜力和愿望的骨干教师进入学校各级别集体课题的研究组,让他们担任课题组核心成员或子课题的负责人,通过切实地参加课题研究,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素养和研究能力,真正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6.精品“菜单”平台。进一步深化“菜单”讲座活动,为更多骨干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与机遇,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开拓思路,拓展主题,吸收更多教师总结经验,加入区、校菜单库。创设条件推出更多市、区有影响的“品牌菜单”。

通过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特带优”后备梯队的骨干教师们有“奔头”,知道努力的方向,并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教师有奔头,教育有希望。

(三)读书学习促成长

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应是一个读书人,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搭设读书平台、营造读书氛围,使骨干教师真正有书可读,有好书读,鼓励甚至“逼迫”他们,最终促使其养成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

做法:1、组建骨干教师“读书俱乐部”,并制定了一系列俱乐部活动章程,规定成员的权利和职责。精心选择适合骨干教师读的书,并采用自学与互学、实践与反思以及主题研读等形式进行,使骨干教师把读书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阅读品质、服务教育教学。2、读书交流活动。一个学期精选两到三本书,认真进行研读,并依托“秦淮教育星空沙龙”进行交流、思维碰撞、拓宽视野、共同提升。3、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读书的动力。组织骨干教师撰写教育博客,进行论文写作竞赛,促进他们阅读教育书刊,反思教育生活。

(四)专题研训促成长

骨干教师队伍应是一支教育教学科研都强的“三强”队伍。为真正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可通过开展专题的说课比赛、论文写作比赛、命制试题比赛、开设校内展示课(示范课)等活动,结合日常实践工作,研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对骨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行专门的提升训练,打造一支会教书、会带班、会科研、会写作的且各具个性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名师指路促成长

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骨干教师的成长尤其是这样;这其中,若能有一批名师、专家通过实实在在的“导师制”,长期、蹲点对我校骨干教师队伍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引领,则我校骨干教师的发展必将收到奇效。这也是和2016年下半年江宁区教科室教科研工作意见精神相符合的,区教科室教师科研研究中心要求各项目实验学校要积极探索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范式、新案例。

 

附件:

秦淮中学教科室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行事历

月份

       主要任务

责任人

2016.09

1.推荐骨干教师参加2016年下半年江宁区菜单式讲座申报;

2.研修工作日常化(每周上传好的讲座课件或精彩文章一篇,到“特带优”后备发展梯队微信群);

3.与教务处合作进行精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课;(有担当)

 

2016.10

1.让骨干教师参与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过程研究、材料搜集、结题准备

2.秦淮教育星空沙龙(第四期);

 

2016.11

1.让骨干教师参加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外出学习交流,收集、丰富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准备结题;

2.发放教育书籍给骨干教师学习。

 

2016.12

1.秦淮教育星空沙龙(第五期--“任务驱动、问题导学”课堂问题与问题的解决,邀请专家参与);

2.邀请省市区专家或高校名师来校蹲点指导,结成发展对子;(导师制)

 

2017.1

1.收集本学期骨干教师科研成果;

2.对骨干教师进行年度考核

3.2016年项目工作总结、表彰。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