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美术教研组>>活动剪影>> 文章
美术组董婷老师校级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6/4/6 8:09:57 作者:董婷 浏览量:2011次

2016年4月1日,周五上午第二节课,美术组董婷老师与书法专用教室开设校级公开课。

上课

听课

课堂活动

评课

《平凡者的创造·隶书》开课反思

董婷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1、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的创作初衷和体悟书法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发现学生在书法方面的知识面和修养还要继续扩大和增强。

 

2、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学生的发言大胆可以看出给予他们的启发是深刻的。并且在了解书法艺术经历和艺术观点时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张迁碑》和《乙瑛碑》的隶书作品时,让学生随着作品风格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书法的人格魅力和书法风格的相互关系,把书法作品的鉴赏上升到对作品精神的欣赏。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在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把课程扩展紧密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我体会到在“欣赏·评述”课中融入“练习·创新”的内容,学生用自己的作品与历史上的作品对比,直观形象,学生感受理解深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5、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在笔画、结构分析,更加细致,然后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使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