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漫画类选择题能力培养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专题学习
发布时间:2016/1/19 9:37:03 作者:刘燕 浏览量:1733次
漫画作为语言艺术,具有线条简练含蓄、构思巧妙,人物造型夸张、充满活力等特点;运用比拟、象征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达到寓庄于谐的效果;利用逗笑的方式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出现漫画寓意型选择题,不仅给人带来图文并茂的感觉,而且丰富了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形式。从结构上看,此类试题一般由题干、漫画和选项三部分构成。有些题在题干中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辅助性材料,与漫画共同构成题目的考查背景(当然,在漫画中也有一定的主题)。用来表现漫画主题的信息通常有漫画的标题、画面、画中或画外标注的文字。
漫画寓意型选择题的解答,是一个审题、分析、综合的过程。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读题干。此类题型的题干多是简洁的画面,少数题目在题干中提供了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和说明性的文字。题干规定了知识范围和问题的指向,读题干能使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和选项,有利于增强审读题干的针对性。有些漫画还配有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第二,读材料。此类试题的主体材料是画面,只有少数试题在题干中提供了辅助性的材料,对画面进行补充和定向性说明。所以,读懂画面是解答此类试题的中心环节,决定着答案的正确与否。在审读画面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中的情景、人物的神态、画中或画外所标注的文字(此类文字往往言简意赅,对考生理解漫画的寓意很有帮助),再结合漫画的标题进行思考,理解其主题,探究其寓意。
第三,读选项。审读、甄别各个选项,排除迷惑选项、确定应选选项。在这个环节中,必须立足于对材料的理解,根据题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问题的指向对选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例1.(2006年高考江苏卷)下边的漫画表明( )
对成功者的足迹,有人视为路标,有人视为框框。
A.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B.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D.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题干虽未指明考查的知识范围,但从选项的设计来看,明显是综合考查对相关哲学原理的理解;从画中人物的神态和画外所标注的文字看,漫画所反映的主题是:评议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所持的不同态度。“有人视为路标”,表明他善于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既学习其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又结合自身的实际,不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有人视为框框”,表明他机械地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忽视了自身和别人不同的实际情况。
漫画一褒一贬,从正反两个方面表明了一个哲学原理,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正确的做法是将成功者的足迹视为路标,既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故A、B两项都不是对漫画主题和寓意的正确理解,D项说法不科学,正确答案选C。
例2.(2006年高考天津卷)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
物尽其用
A.运用抽象思维 B.注重积累知识
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现象
【解析】题干既提出了要求回答的问题(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要求),又隐含着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超越,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漫画《物尽其用》中有一只刚破壳而出的小鸡,小鸡将蛋壳作为雨伞挡雨。可见作者善于从生活实践中捕捉灵感,用比拟的手法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物尽其用,充分利用资源这一主题。A、B两项虽与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有关,但均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不科学,正确答案选C。
例3.(2001年高考全国卷)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
(1)假如学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 )
A.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
(2)假如漫画中“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是一则误导学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
A.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努力
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解析】此题以一幅漫画为载体下设两小题,两小题的题干各有一段辅助性的材料,从(“他”和“它”)不同的角度挖掘漫画的不同寓意。解答此题应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根据各小题题干的提示分析漫画。漫画一方面辛辣讽刺了某些学生一味地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而放弃了主观努力,另一方面也批评了某些厂家唯利是图,发布虚假广告,误导学生。漫画密切联系实际,针砭时弊,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其次,要明确题干的指向性,根据题干的指向判断选项。
第(1)小题的指向性为“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画中的学生连最简单的算术题都不会做,笃信“大脑灵”而不重视主观努力,说明他本末倒置,不懂得高考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自身努力。可见,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即选项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漫画寓意及题干的指向性。
第(2)小题的指向性为“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厂家为牟取暴利,竟然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其词,误导学生,侵犯了学生的知情权,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即选项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2015年高考政治-漫画类试题专项解析
1、(2015年高考政治四川卷6)观察图2.漫画蕴含的哲理有(C)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画面的表层意思:面对着外面一个火炬样的东西,左边的人认为是一只灯泡,而右边的人认为是一只“虫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面对外界的同一客观存在,甲乙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说明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构成、思维能力及身体状况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题肢①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③的表述符合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但是漫画并没有说明实践问题,表述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考点定位】认识论、联系的观点、意识的内容
【点拨】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漫画内容显示站在不同立场角度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观差异性,但无论哪一种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哲学的题目,选项本身说法错误的较少,通常是与题目所给信息不符,本题漫画内容,很明显是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没有涉及到“建立新的联系”和“通过实践获取认识”。
2、(2015年高考政治天津卷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画面的表层意思:两个画家对同一个人作画,左边的胖画家把对象画得比较胖矮,像他自己一样;右边的瘦画家把对象画得比较瘦高,也像他一样;面对同一个对象,两个画家画出的对象却不一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同样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身体状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题肢A表述正确,但与题旨意思不符合,故排除;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主观映象,所以C表述错误,排除;意识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表述错误,故排除。
【考点定位】意识的本质和分类以及认识论的观点。【点拨】本题属于漫画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中的文字以及人物表情和动作等都属于有效信息,尤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此漫画的文字是塑造,图中两个“画家”在画同一个认识对象,但是画出的结果有明显的区别,故跟“画家”自身的状况、知识结构和观察角度不同有关系。其次分析此题要回忆课本基础知识,对意识的本质和分类及认识论方面的知识有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3、(2015年高考政治山东卷30)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B】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画面表层意思:图中文字信息为“建爱心水窖,为好人圆梦”、“雷风侠”、“美丽长沙,美德先行”等,图中人物有“雷风侠”、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老爷爷,图中呈现的画面是“雷风侠”手里拿着一把铁锨站在井旁边,流着汗,很辛苦,但很高兴的样子,一个小女孩给他递上手巾,小男孩看见水从水井流进水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老爷爷高兴得给“雷风侠”送来一碗“饺子”,整个画面是欢乐祥和的样子。题干的关键性文字“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题干的指向性文字为“启示”,结合题肢进行选择;根据题干文字“雷风侠”的形象,“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雷锋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所以题肢①符合题意;题干及画面均没有说明提到“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所以题肢②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创新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要吸收国外有益文化,题肢③表述错误,并且题干没有涉及“外国文化”,排除。题肢④体现了题干“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的意思,符合题意;题肢①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
【点拨】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4、(2015年高考政治安徽卷10)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A】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解析】画面描述:主体元素有大海、山和人;站在离山比较远的一个人说:“那儿很美呀!”,而站在大山后面的一个人说:“我看不见!”,图画中的文字“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画面寓意:面对同一对象,有的人能看得清楚,有的人看不清楚,说明人的认识既要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客观对象的制约。结合题肢可知,A题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B题肢“人的主观认识”是人主观能动性中“想的方面”,不会对客观环境产生影响,只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做”的方面才会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对客观环境产生影响,因此B表述错误,排除;“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题肢“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表述错误,排除;思想的高度能影响认识的深度,但是不能决定认识的深度,因为意识不能决定意识,所以D题肢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影响认识的因素
【点拨】认识论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比较灵活,但是在掌握单元知识点时,一定要紧紧抓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影响实践”这一总观点,然后结合题意联系教材不同的分论点进行答题。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只要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通读题肢就可以判断BCD表述错误,直接排除,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5、(2015年高考政治浙江卷28)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C】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画面描述:一只乌鸦站在带有水龙头的大容器上面想喝水,但是水面离容器口还有一段距离,乌鸦够不着,于是就往水容器里面丢石子;画面寓意:勤劳的乌鸦只知道通过容器口取水,但是不知道通过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喝水了;容器下面的“水龙头”是新出现的情况,要求“乌鸦”要及时发现并且充分利用,但是“聪明”的“乌鸦”却囿于以前的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导致艰辛的劳动得不到好的回报;这是对乌鸦行为的一种幽默讽刺。题肢①④表述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题肢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点拨】漫画题,一定要注意解读定位准确漫画主旨,本题漫画乌鸦喝水的容器显然与传统乌鸦喝水的容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就是在瓶子底部多了一个水龙头,因此取水的路径和方法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出现新情况的前提下,要积极寻找新思路;而埋头苦干、促成质变的说法显然没有抓住漫画的这一主旨。乌鸦喝水的故事,是小学教材的内容,同学们一般都比较了解,但是此题对此材料进行了创新,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讽,所以需要同学们在考场上善于发现新情况,灵活运用。
6、(2015年高考政治福建卷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图16)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B】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画面描述:一个人站在垫高的地方正往墙外面看,在此人右边的墙上有一个大缺口;结合题干“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寓意:漫画中的主人公不必囿于先前之见,到别处墙上去“找垫脚之物”,其实拆掉阻挡自己视野墙上的砖块便能看到外面了;这启示我们不要被先前经验所束缚,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题肢的分析如下:
A、诗句出处:宋·夏元鼎《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诗意是:踏破铁鞋,表示费了很大力气;无觅处,指找不到。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即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无-有”双方),也体现了偶然联系的观点;
B、诗句出处: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意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说明山寺桃花有别于其他地方,具有特殊性,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C、诗句出处: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意是:尽管天空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现在我就站在塔的最高顶层。把语序颠过来的意思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蕴含了认识事物时,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也不同,或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作者诗句“浮云”一语双关,指代“奸佞小人”),体现了认识论的观点。
D、诗句出处: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是:从下面看庐山,它是一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再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看,呈现在眼前的庐山都是各不相同的庐山。说明认识事物的立场、角度等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体现了认识论的观点。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论
【点拨】此题是古诗词和漫画的结合,且又是本试卷的最后一道选择题,难度较大。一方面是题意隐讳,主旨不是很明确,表现在图画上既无文字说明,也无漫画的标题指示;只是在题干,命题者指出了这一做法的原委,但是即是这样,也很难就说明漫画主人公是犯经验主义错误;另一方面,各选肢诗句的哲理也较难把握,这就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辩证法的观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7、(2015年高考政治广东卷35)图6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D】
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
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
【解析】画面描述:两个人对“苹果”进行检查,在画面右下旁的检查人员双手高举地说“优”,而在画面左上旁的检查人员,表情呆滞地说“劣”,因为其前方的“苹果”有一条“虫子”样的东西正从“苹果”里伸出头来。画面寓意: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各选肢分析如下:
A本身的表述正确,但是结合漫画来看,两个“检查员”并没有否认其客观性,他们都是基于自己的观察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所以A项与题意描述不符合,故排除。
B立场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故表述错误,排除。
C“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表述错误,排除。
D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因为说“劣”的“检查员”坚持了全面看问题的方法,看出了“好苹果”里的虫子,故而得出有问题的结论,而说“优”的“检查员”只检查了部分,就得出了好的结论,是片面看问题的方法。
【考点定位】认识的反复性,真理
【点拨】解答漫画题,要注意对画面进行全方位观察,坚持“文字”“人物”“题干”“题肢”“标题”反复比对,认真琢磨的原则;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凡是题肢表述错误的,可以直接排除。通过排除法,可以直接把BC肢剔除,再认真对比AD表述,就比较容易得出正确选项。
8、(201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2)32.图3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画面描述:一辆马车满载着一车“泥土”,站在四周已经悬空的土石方平台上,马正瞧着堑壕,不敢迈步;一个在堑沟里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把铁锹,正往车上放土;还有一架貌似挖土的工具车,也在往马车上放土;标题“运土”。画面寓意:工作人员只顾挖土,却没有考虑马车从什么道路把土运出去的问题,讽刺“运土”人孤立地看问题,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各题肢分析如下:
A观点从画面反面得出结论,提醒“运土”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土、马车、道路等是相互联系的。
B.质变有好坏之分,笼统说促成质变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且题意并没有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问题,故应排除。
C.表述正确,但是没有体现了画面的意思,故排除。
D.表述正确,漫画没有共性与个性的寓意,故排除。
【考点定位】联系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点拨】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般来说,表述正确的选项会造成一定的干扰,但是此题各选肢原理的表述都比较直接,几乎没有过多的文字干扰,只要哲学原理把握得比较扎实,再对比材料进行仔细判断,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漫画解题方法归纳:
一、漫画题的总体思路:
1、解题顺序:漫画表意→漫画寓意→命题者意图;初步明确命题者是想针砭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等。
2、画面解读:“人”、“物”“事件”及其相互关系,整个画面呈现的色调是健康积极或是颓靡消极,是正面肯定还是反面讽刺。
3、漫画中的文字: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标题往往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反对不读漫画,只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
二、漫画选择题的特点
1、从题干构成上看:
漫画选择题题干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性文字(漫画标题)和选择要求。
2、从题肢类型上看
题肢部分一般有两种类型:单项型题肢和复合型题肢。
3、从试题特点看:漫画形式新颖别致、构思精巧;漫画内容反映现实、寓意深刻;漫画取材广泛多样;考核目标以哲理为主;难度系数一般较高,往往是本套试卷的压轴题。可见,漫画选择题具有“新、活、精、巧、深、难、全”的特点。
三、漫画选择题的解读程序和过程:
先审题干→再辨题肢→干肢相连、依干求肢
1、“先审题干”
就是分析漫画的主旨,了解命题的意图,弄清选择的要求。审题干就是对漫画、说明性文字、选择要求三部分分别审读和全面综合审读。着重考虑以下四要素:
(1)漫画表意:即画面直接反映的表层意思,即能读出感性信息;
(2)漫画寓意:既借助画面反映出来的隐藏在漫画表意背后的深层次的道理,它是漫画中心意图所在;寓意要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必须对漫画进行分析和综合,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的飞跃;
(3)漫画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解题离不开学科知识,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学科知识。
(4)选择要求:题干中的选择要求即题眼,十分简练,往往是一个短语。选择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例如:“漫画表明”与“漫画中的某一事物表明”、“漫画能反映的道理是”与“漫画不能反映的道理是”、“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与“漫画体现的经济学(政治学)道理、以上这选择要求中,由于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审读“选择要求”必须格外谨慎、严格区分,最好是“咬文嚼字”,以明确选择的要求.
2、“再辨题肢”
就是要弄懂每个题肢的内容、含义、正误、角度以及题肢间的联系。正向选择一般要排除错误题肢、与题意明显无关的题肢和不符合选择要求的题肢,留下备选题肢。
3、“干肢相连、依干求肢”
就是把题干和备选题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的题肢,这是解题的最后一环:
(1)与题干明显无关或与选择要求不符的题肢肯定不选。
(2)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的题肢存在选与不选两种情况: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应选;与题干仅有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