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专栏>> 文章
秦淮中学2012年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2012/11/27 15:22:21 作者:李云 浏览量:1854次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了加强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防治工作,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介绍给大家。
    一、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病程约7-12日。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2、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17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
    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皮肤红色斑丘疹与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4—21天。出疹顺序先从面、颈部,1日内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于发热第1—2天出疹,一般持续3日消退,在传染期,应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日。
    4、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以流感样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引起感染。潜伏期1-3天,起病急,高热(体温可达39-40℃),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和干咳。部分病人有流涕、喷嚏,即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全身中毒症状重为特点。可并发肺炎。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节高发。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和带菌都为传染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0天,一般为2-3天。临床表现初期为低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持续1-2天。出现败血症时表现为寒战、高热、伴头痛。大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细菌侵犯脑膜后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脑膜刺激性阳性等。
    二、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1、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或住院隔离治疗。病人应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6、教室宿舍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7、加强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8、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9、讲究个人卫生,勤晾晒衣被、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 
    10、在流行季节前接种相应疫苗。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