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化学新课标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布时间:2016/1/15 10:16:20 作者:33549 浏览量:1537次
认真学习化学新课标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6年1月
通过研修,深感新课标下化学知识、教学方法、学生个人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化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科技联系更加密切,教学理念要更新,由过去教知识改为教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灵活高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再研读新课程标准和高中新化学教材,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思想,重在转变“教学观”、“学生观”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
(1)在转变教学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读、做(做实验)、练、议、讲(老师精讲)、诱相结合的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从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引导、检查、督促、辅导、精讲和诱思上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能动学习,对问题积极发表意见、自主探究实验、互动交流和听老师的精讲,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从过去一味地讲授知识和技能的做法,转变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到寓能力培养于知识学习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科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重要地位。
(2) 在转变学生观上,应始终坚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通过阅读教材和提供的素材,自己能理解、能学会。而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放心不下,对稍微难一点的内容就要采取讲授法,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讲授的心理倾向。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与检测,并辅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2、正确认识课程编写与内容的把握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面对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怎样准确把握并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和深度广度呢?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后,我认为新课程中的必修模块旨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选修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对基础知识过分加深和拓展,同时注意教辅资料的选择。
3 、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
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在各方面的知识都作“蜻蜓点水”似的介绍,为高二各选修模块留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接口”,那么, 选修模块中安排了哪些知识?难度有多大?也是必需了解的。否则,容易造成随意拓宽、加深,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必修时“一杠子插到底”,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受课时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讲得很清楚,甚至出现前面所述讲得越多,接受得越少(课时不足),好像讲得越清楚,学生实际越不明白尴尬局面。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必修1要求较低,对于氧化剂氧化能力,还原剂还原能力的比较,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有关复杂计算等应在选修课程中让学习能力强,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再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由于必修1中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内容没有涉及,所以要求也是较低的。只要求学会强酸与强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较难的也就是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如果把以往很复杂的离子反应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学生被搞糊涂。
4、正确使用化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才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的优势。
5、重视实验 培养能力
学生实验和家庭小试验既可巩固有关知识,又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