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不良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6/1/4 14:56:53 作者:李云 浏览量:2053次
营养不良指的是一种健康状况,既包括营养不足,也包括营养过剩。那么,究竟哪些原因导致了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才能有效预防?
原因
食物和生活方式变迁是根源。作物与野生或农家品种相比,变化巨大,表现为产量高和生长周期短,能量高而微量营养素少。而现今人们能量支出比过去少,造成能量需求下降,微量营养素未下降。结果是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及慢性病高发,但同时微量营养素却摄入不足。除此之外,遗传因素、社会压力及身体和心理状况等,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特别是遗传因素,近年来已发现多种营养缺乏与特定基因相关。
后果
对于营养不良的后果,专家指出,营养是身体构成和代谢的基础,营养不良是各种疾病的诱因,通常的身体不适如萎靡、疲劳、易患病等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但营养不良比较严重时,就表现出营养素缺乏病和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典型的缺乏病有贫血、夜盲、佝偻病、甲状腺肿、新生儿神经管畸形、肥胖等。
预防
在食物多样性基础上,实现平衡膳食,就是摄入的营养物质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相一致。按照WHO指南,除了营养充足外,还应保持精神和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加强学生全面营养.
2.注意对学生挑食, 偏食的习惯进行纠正。
营养调查显示, 69%的中学生有特别的食物喜好,也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挑食、偏食";常见的表现有:不爱喝奶;不爱吃蔬菜、肉类、豆制品及水果;嗜吃油炸食品、爱喝充气饮料等等;孩子的挑食、偏食会因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剩而影响身体健康。
3.平衡膳食
食物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但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只有将各种各样的食物合理搭配,才能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每天的膳食应注意多样化,适当搭配食物品种和数量,例如,在每天的菜单中不妨做到蔬菜、豆类和荤菜调剂着吃。既然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各不相同,那么花色品种越多,就越能使我们获得各种营养素,以满足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的广泛需要。水果对于维生素的补充也有重要的意义。
4.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
合理的膳食制度可防止过饥或过饱,使肠胃保持正常功能,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⑴吃饭要定时:肠胃具有储存、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三种功能,食物需要在胃部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被充分消化。所以,两餐之间相隔以4~5个小时为宜。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日两餐者,蛋白质消化率只有75%;一日三餐者,蛋白质消化率提高到85%。
⑵吃饭要定量:有些人没有定量进食的习惯,可口多吃,不可口少吃,以至饥饱不均,由于食物消化这个复杂的生化过程,要在胃肠中通过大量消化液的作用才能完成。胃液中主要含胃蛋白酶和盐酸,除促进蛋白质消化外,还有消毒杀菌作用。在小肠中含有大量的胰液、胆汁和小肠液。胰液中的蛋白酶、脂肪酶、核酸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可以促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和胆酸,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
⑶不暴饮暴食:有些人逢年过节喜欢聚众暴饮暴食,危害极大。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使大量食物进入胃肠使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暴饮暴食,还可能使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在肠腔中细菌的作用下会发酵、腐败,产生毒素,刺激胃肠粘膜,毒害肝、肾等器官。暴饮暴食,又会使血液过多集中于肠胃,造成心脏等重要器官缺血,导致困倦,工作能力低下,冠心病患者则容易引起心绞痛发作。暴饮暴食,会使人未老先衰,折损寿命,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对脑力劳动者危害更大。
⒌ 青少年饮食原则
⑴吃多样化的食物,并注意合理搭配以获得均衡营养。
⑵在膳食中应经常互相替换,以使膳食丰富多彩。基础是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⑶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
⑷避免盲目节食。
⑸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⑹不饮酒。
⑺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青春期,安排经济合理的膳食。
(8)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三餐对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早餐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好,应多吃含水分多的食物,如牛奶、豆浆或蔬菜、鲜果汁等。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午餐应品种多、营养质量高、营养素均衡。晚餐不宜吃得太多。三餐的合理配比是中学生健康的前提。
⒍加强锻炼,学校应按排学生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的课外锻炼时间。
⒎定期检测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