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南京市二模现代文阅读(一)试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5/12/31 16:22:46 作者:无 浏览量:1896次
南京市秦淮中学 张仕梅
二模考试现代文阅读(一)考的是一篇小说,内容浅显易懂,考点涉及到分析人物心理变化,次要人物的作用,探究标题的妙处等常见题型,但着眼点较小:通过某一细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次要人物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人物说话的方式等等,学生答题时需细心审题,紧扣文本才行。从阅卷情况来看,得分不理想,文章读得懂却得不到分,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问题是:审题不清;答题时只关注术语,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回答;要点不全。下面略作分析。
12.依据小说中有关“枪”的细节,分析帕皮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4分)
【参考答案】紧张戒备;敌对仇视;缓解放松;消除戒备。(4分,每点1分)
【学生答案①】一开始平静,拿小提琴时紧张,额头冒汗,拉完小提琴内心兴奋,表面故作平静。(0分)
【学生答案②】刚见到克里斯:警惕;看到他拿提琴,帕皮紧握手枪:激动;枪指向地面;惊讶;丢枪:欣赏。(1分)
【问题解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心理的题目,但有条件限制:“依据小说中有关‘枪’的细节”,通过某一细节来分析人物心理,学生①审题不清,“依据小说中有关‘枪’的细节” ,没有涉及,学生②注意到了有关‘枪’的细节”,但除了“警惕” 概括基本正确以外,其他对人物心理概括的都不正确。
13.帕皮说“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请概括克里斯说话方式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友善;坦诚;谨慎;含蓄。(4分,每点1分)
【学生答案①】幽默;简明扼要;带有威严;具有说服力。(0分)
【学生答案②】表明态度和立场,说话不绝对,含蓄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害别人。(1分)
【问题解析】解答本题时,学生审题不清,对“说话方式的特点”与“说的话的特点”相混淆,学生①解答的是说的话的特点,学生②要点不全,只从一方面加以解答的。
14.“老人”这一形象是如何逐步推动情节发展的?(6分)
【参考答案】在双方对峙时,老人答话,打破沉默;在克里斯演奏时,老人打拍子响应,缓和气氛;在克里斯告辞时,老人插话,促成帕皮的正确抉择。(6分,每点2分)
【学生答案①】通过老人与克里斯的交谈自然引出克里斯弹琴的情节;以老人的形象与帕皮形成,表现他们都渐渐被琴声感染,对主要人物形象起烘托作用;逐步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更有条理。(2分)
【学生答案②】介绍帕皮是最好的提琴手,让警官对琴产生兴趣进而进行演奏;在警官离开时,提到卡尔德事情,进而让帕皮沉思,最终带儿子自首。(4分)
【问题解析】本题考得是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中的一点,即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关注老人的举动,考虑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因此答案要求每点概括老人的举动得1分,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的1分。学生①审题不清,思路混乱,除了第一点外,其他答的是“老人”这一形象的其他作用,“逐步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更有条理。”更是循环问答,答非所问。学生②思路教清楚,但要点不全。
15.探究小说题目“琴声缉凶”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高度概括了小说情节;赞扬了警官的机智;肯定人文执法的价值。(6分,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
【学生答案①】点明全文线索;小提琴琴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深化主旨,揭示主题。(2分)
【学生答案②】新颖独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包含了文章的主要情节;表现了克里斯琴技的高超。(4分)
【问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探究标题的妙处,答题时应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的感受四个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不能只答术语,不联系文本,像学生①的答案“深化主旨,揭示主题”,主旨是什么,主题又是什么,应明确交代。学生②的答案除了要点不全以外,“表现了克里斯琴技的高超”,虽然是从人物的角度进行探究,但应抓住主人公,从主人公的角度进行探究就可以得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