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教学随笔>> 文章
高一散文阅读训练的审题及答题技巧简析

发布时间:2015/12/31 16:18:36 作者:无 浏览量:1945次

南京市秦淮中学   吕芙蓉

 

在刚刚结束的高一年级期中考试中,我区语文现代文阅读考了80后作家蔡崇达的一篇散文《皮囊》,散文阅读是必修一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下面我仅以此次考试为例来简要分析一下学生的答题情况,方便以后的散文教学。

12、在外婆去世这件事情上,阿太是否真的无情?结合作品简析。(6分)

【参考答案】阿太不是无情:

①她在家里愤怒地骂骂咧咧、跑来跑去,包括摔死垂死的鸡,都是在释放内心的痛楚。

②她在葬礼上的平静,是接受现实,是看透生死变迁的豁达,是对生活的正视。

③她听取外婆临终的交待,经常来照顾“我”。

④她对“我”依赖、关心、慈爱。|6分,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

【学生答案①】阿太不是无情:全文多次写阿太对身子的用途的评价,她教会自己的孩子怎样去使用,使他们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表面上暴力,却无法掩饰充满爱的心。(0分)

【学生答案②】阿太不是无情:外婆临走前叫她照顾“我”,阿太就经常来,说明阿太记着外婆的嘱托;阿太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模样,一会儿看看祭祀的供品,说明阿太挂念外婆,为葬礼操心。(4分)

【问题解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情感的题目。人物的情感是通过他的一系列言行传达出来的,所以首先应该在文中去筛选相关的信息点;再看看题目要求是“对外婆去世这件事”、“结合作品简析”,说明一定要有文章内容做支撑。学生①审题不清,内容不明确,没有人物的具体言行做依据;学生②审题明确,知识信息点找的不全。所以我们应该要训练学生的审题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另外,我对参考答案第四点有质疑,所答内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13、阿太为甚两次“哭”了?(4分)

【参考答案】

①阿太为摔坏身子,肉体被困住不自由而哭。(1分)

②阿太为无助、孤独而哭。(1分)

③阿太看轻皮囊,又看中皮囊,她的哭是对精神自由的向往。(2分)

【学生答案①】阿太第一次“哭”是因为她摔下来在家动不了了,走不了路了;第二次“哭”是因为走不了路,就去不了镇上,看不到曾孙子了。(1分)

【学生答案②】第一次“哭”是因为阿太不想被捆住,她想随意的走动,并不想一直坐或躺在那,阿太想自由。第二次“哭”是因为阿太不能走动,也就不能和外面的人交流,阿太害怕孤独。(2分)

【问题解析】题目指向性很明确,答题时一定要交代清楚,先分别答,然后整体答,最后抓住阿太的语言描写分析组织答案即可。学生①没有弄清阿太语言的内涵,学生②抓住了两处语言描写的内涵,但没有从整体上对阿太的“哭”作深入探究,答案也就流于表面了。此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答不出第三点,所以在试卷分析时要给学生交代清楚此类题目的答题要求。

1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参考答案】①身体是用来劳动和付出的,不必太娇惯。②人应该追寻生命的轻盈自由,不要被身体和欲望所拖累。(4分,每点2分)

【学生答案①】人的身体是用来不懈拼搏,活出自己的价值,光是贪念于身体上的舒适,不脚踏实地去做事,那么你就永远是一个没有出息的皮囊。(2分)

【学生答案②】身体是用来做事情的,做自己愿意、想做的事情,不是来养尊处优的。生命是轻盈的,人不能被身体这个皮囊所束缚住,应该去追寻自由、轻盈的生命。(4分)

【问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种题型应该从表层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去答题。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作答。 “拿来用”,即“我们应该怎么使用身子”;“伺候”,即“满足一切欲望”。学生①很显然只回答了表层含义。学生②大体就相对规范完美。

15、本文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含义丰富,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①阿太由“硬骨头”到渐渐衰弱,最后去世,写出了生命客观上的脆弱。

②“我”由不理解阿太到阿太带给“我”安宁踏实,写出了“我”的而成长历程。

③凸显主题,我和阿太对生命的体悟都是渐悟渐深的过程。我和阿太的感情也是随着时间历久弥深。(6分,每点2分)

【学生答案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写,逻辑性强,使文章更有条理,丰富了人物形象与文章的情节,细化了人物的感情,加深了文章的层次,从更多的方面展现了阿太的人物性格,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0分)

【学生答案②】运用时间顺序是文章内容具有规律性,逻辑性强,条理清晰,也让“我”从一开始不理解阿太到后来理解阿太并记住了她的生活观,情节变化幅度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

【问题解析】此题为探究题。学生①②都没有审清题意,只注意到了时间顺序,然后罗列自己知道的一些术语,甚至语句不通。学生②涉及到了一点情节,但很显然太粗糙。这个题目难度很大,情节的考查一般放在小说阅读中,回答这样的题目,首先得弄清楚情节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所以答案要点应该在这两个方面考虑;然后得要弄清楚有哪些情节,并且概括出来;本题还要考虑其丰富的含义,这确实是难为高一学生了。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