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市秦淮中学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视导总结
发布时间:2015/12/20 0:00:00 作者:无 浏览量:1382次
本次视导,是在语文教研组荣获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及团队建设较为成熟的前提下,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校行政(主要是校级领导)参与,采用听课、交谈等方式,针对我校语文学科组进行的教学常规视导。通过本次视导,了解了我校语文学科组教学情况。现将视导情况总结如下:
亮点展示
(一)语文备课组团结合作,发挥集体优势、进行教育教学。在所观摩语文老师上的课,不论是复习的进度,还是复习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语文学科三个备课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打造了“学案导学”案进行教学。各个备课组制定了统一的语文学科计划,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一些体现了备课组集体作战、整体推进的备课思想,体现了集体教学的智慧。
(二)一部分骨干老师以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生成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比如高三的阅读课,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文本中圈点勾画、让学生提问质疑、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目标就在这些活动环节中一一落实。这种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你听我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在交流中提高,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高二语文青年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引人入胜,这是因为她们善于创设教学环境,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比如为了让学生积累关于“二代”的材料,之前她们就设计一个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写出一个关于“二代”的文段。这个活动环节让学生面临写作的困境,明白材料积累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目标的达成做好了铺垫。这样的教学体现出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是“告诉知识型”的理念,而是“实践生成型”的新型课改理念。
高一语文老师在教授新授课的时候,改变了教师按照教参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做法。她让学生预习质疑,通过收集整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情况,从而确定教学内容;课堂上,围绕生成的问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了互动交流。这些活动,表现了老师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这种教学方式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提倡的:“最高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提出的问题成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内容,这样的课堂针对性增强了,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总之,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的课堂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减少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增多了;“放羊式”的课堂减少了,老师“导”功增强了,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三)现代科学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语文老师大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比如自己动手制作PPT,用精美画面创设语文教学环境,把学生自然导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多媒体链接,用动听的音乐、形象的画面,减少学生学习疲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高三复习重视必修文本疏理,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扎扎实实过好基础关,近段时间特别重视夯实基础知识。比如,他们采用抽问的方式或者抢答方式或者听写、默写的方式,加强落实现代汉语词汇和古代汉语词汇的积累。还有其他老师把基础知识编辑成选择题,每4个小题一组,每天上课前5分钟完成,教师评改。也有老师让学生收集易错题,老师定期评阅易错本。这样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夯实了基础知识。
建议
(一)教师的重心应放在整体把握教材上,仔细研读文本,弄清楚模块要求、单元要求、文本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教学才有系统性。
(二)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多多设计学生活动,少些说教,多些呈现,课前准备充分,课中做到精炼适时引进时代活水,给学生以新面孔、新形象。例如,或穿插新闻时事,或竞赛、猜谜语、对对子,或朗读作文(自己的作品)、激情演讲、默默玩味等,意在打破沉默气氛,振奋学生精神,提高学习兴致和教学效率。
(三)上课之前,要知道学生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做好信息的反馈收集,了解学情。针对学生不懂的、难懂的,采取最佳的教学方案,予以重点讲解,讲深讲透,使学生透彻理解,熟练运用。特别是高三,各个学校都已进入复习阶段,老师要做到“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就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当然,老师还是要做好课堂上“导”功:明确、纠偏、点拨、总结、拓展、提升。
南京市秦淮中学
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