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发布时间:2015/12/24 14:50:07 作者:李云 浏览量:1627次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是冬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5—15岁)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二、致病原因
(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三、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
四、并发症
1、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腮腺炎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而引起的。病人会出现脑炎的表现,如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抽搐等。按一般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原则给以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是好的,少数病人可遗留耳聋、视力下降等后遗症。
2、睾丸炎: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1个星期左右,病人可出现睾丸肿胀。轻度肿大如核桃,明显肿大如鸡蛋大小,疼痛剧烈,阴囊也可有红肿。睾丸炎多为单侧性,大约要10天左右消肿。
3、胰腺炎:胰腺炎多发生在腮腺肿胀后3~7天,表现为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痛常很剧烈,腹壁比较紧张,病人不让摸或压。经过1个星期,症状往往可以消失。
此外,对于女性患者,腮腺炎还可以引起卵巢炎或乳腺炎,但较少见。
五、治疗
(一)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二)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六、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二)被动免疫:一般免疫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
(三)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
(四)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1.患者要与健康人分开隔离,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患者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由于腮腺肿大可引起进食困难,因此要吃一些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使腮腺的肿痛加重。
3.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液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
4.患者如果发热超过39℃,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热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