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专栏>> 文章
秦淮中学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发布时间:2015/12/14 16:05:37 作者:李云 浏览量:1769次

    冬季是传染病易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又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请广大师生关注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呼吸道传染病

    1、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

    预防措施: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2、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预防措施:

    ⑴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被褥勤洗、勤晒,流脑流行时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

    ⑵预防流脑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一般接种后5-7天抗体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3-4年;如在流脑流行的季节前一个月,对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普遍进行一次流通脑多糖体疫苗注射,可预防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防治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⑴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⑵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⑶随着秋冬季气温的变化,要随时注意增加衣服,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以免受凉生病。

    ⑷教室、寝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消毒,使用过氧乙酸、84消毒液、食醋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

    ⑸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⑹尽量不到或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⑺合理饮食,注意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⑻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如服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等药物。

    ⑼呼吸道传染病都有相应的预防疫苗可供注射,注射后可以获得免疫力,一般就不会被传染了,即使被传染其症状也很轻,所以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可靠措施,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关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

    肠道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

    1、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吐泻大量米汤样排泄物、严重失水、肌肉痉挛及尿闭为特征,多因休克、尿毒症及酸中毒死亡。
    2、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患者开始感觉疲倦、无力,不思饮食,常有肚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接着就发高烧,约二周左右才逐渐退烧。发病的第二周,病人身上还会出现一些淡红色疹子,脾脏会肿大。病重者还可能有神志不清烦燥不安,说胡话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惊厥、昏迷、休克。全年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见。
    4、肝炎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进的。病初起时,病人觉得浑身无力,厌食,特别不愿吃油腻的东西,常感恶心、腹泻,右上腹痛,有的患者还出现发烧,眼球发黄,小便也黄得似浓茶,若眼球皮肤发黄的叫"黄胆型肝炎",如皮肤、眼球不发黄,为"无黄胆型肝炎"。

    5、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传播途径:

    ⑴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⑵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

    ⑶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

    ⑷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临床表现: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二)预防措施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7、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8、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9、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学校应加强晨检,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应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及区教育局,同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后凭医院出具的《疾病痊愈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在我校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完善的防预机制下,一定能预防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