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老师,请您在铃响前进入教室
发布时间:2015/10/19 16:16:52 作者:刘付燕 浏览量:2362次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按照常理,老师一定会在上课铃声响前到达教室的。事实呢?个别老师是疏于这个问题的,常常在铃声响了一阵后,才提着书本慢吞吞地走向教室。结果学生久等不至,课代表便敞开教室的门,噔噔地跑着去找。一看催了,老师面红耳赤,匆忙而至,结果一通忙乱。
看似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冲击,可是我们于此类的细节中失去了许多。失去了什么?
纪律观念。我们一向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的,上课要坐好,作业要及时完成,如果有特殊情况要向教师请假,不能擅自离开。我们都清楚,没有秩序,就没有教育。而秩序来自我们的要求,其实最根本的来自学生的自我觉知和教师的良好影响。晚到或迟到的行为,给孩子的是什么呢?他们纵然不说什么,但心里一定会打个问号的。否则,待到我们向其实施教育时,我们所讲的究竟可以产生多大效力,的确不好估量。没有纪律观念的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
尊重意识。无论我们执教什么学科,其实,每堂课都很重要,每分钟都很重要。如果教室中坐着二十个人,我们晚到一分钟,浪费的就是二十个一分钟;同理,人数越多,我们浪费的时间就越多,造成的不良影响就越大。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善待时间,不能让学生“望穿秋水”。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疑问,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要求自我?迟到的教师值得尊重吗?
沟通良机。迟到不仅反映了我们对工作的态度,也让我们失去了和学生近距离沟通的机会。孩子处于休息状态时,他们更愿意向教师质疑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心世界是不设防的,便于教师掌握学情,为调整教学思路获得先期资料,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前进入教室,我们会发现更加可爱的孩子,他们尽可以放下课堂的拘谨和学习功课的紧张,将真实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将自己排除在孩子的视野之外,那么我们只能看到孩子的匆碌。
提前进入班级,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耐心地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一个孩子欢快地从外面飞回来,一脸灿烂的笑容,或者一惊一乍地,完全没有了男孩子的沉稳、女孩子的优雅,而是最初的自然人;等待孩子陆续地走回教室,稀里哗啦地从桌位里找出要学习的教材,找出要用的本子,还有几只要换用的笔,或者有条不紊地摆好,或者杂乱无章地堆着,仿佛一个游戏场;等待那听了许久的铃声再度响起,犹如大提琴交响曲一样雄浑,唤回尚在外面撒欢的孩子,他们噼噼啪啪蹿回教室的声音,该是最清爽的牧笛吧。
热诚地倾听。坐下来,倾听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忘乎所以地讲述他们的欢畅,讲述他们的惊喜,讲述他们的顿悟,眉飞色舞的,你可以陪着一起笑,陪着一起美;倾听一个孩子压着声音,急不可耐地讲述他的苦恼,那苦恼和父母不好讲的,跟同学也不方便谈的,跟你谈恰恰合适,说过了,那个孩子的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倾听他们杂乱无章地一通讲,喜忧搀半,不知所向,仿佛一团麻,不知从哪里才能剪断……听着听着,我们就给捋直了。欢喜、苦恼、杂乱,说了个畅快,哪个孩子还会背着包袱走进课堂呢?
从容地准备。走到孩子中,让孩子从容地把本啊、书啊、笔啊,一样一样地拿出来,摆魔方似地安置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回到讲台上,翻开我们预设的教学方案,看看哪一处需要调整,和孩子的沟通应该给你一些灵感的,也可以调整了呼吸,准备和李白一样,一啸,啸出半个圣唐,或者调弄了琴弦,兀自弹奏起来,进入忘我的音乐境界;当然更多地是和学生一起,美美地开始热身运动,一起大声地吟诵诗词歌赋,一起欢快地ABCDEFG,一起投入地你拍一我拍一……没有进入正课,我们就已经进入了状态,美丽之花已经在课前悄然绽放!
亲爱的各位同仁,早两分钟离开办公室,或者从刚刚上完课的那个班级提前一会走到教室门口吧!那里,一群天使般的宝贝已经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伴着他们一起欢快地飞向广袤的世界吧。
(文章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