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美术教研组>>教学随笔>> 文章
课题研究:如何在水粉静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重视分析色调形成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5/9/23 10:18:21 作者:董婷 浏览量:1875次

如何水粉静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重视分析色调形成的因素

毕有勇

                    

     初学水粉静物的学生只能看到色彩看不到色调。但色调是色彩静物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色调的和谐是一幅画面是否优美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色调的学习,重视研究色调形成的因素至关重要。

课题就从哪些角度培养学生分析色调形成的因素进行的教学研讨和探究

关键字:色调整体观察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冷暖

 

    初学水粉静物的学生只能看到色彩看不到色调。调子本是用于音乐中的一种概念,指音乐中音的高低长短的一种关系。运用在色彩中的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色彩的和谐性是表现画面情感的有力武器,是一幅画面档次高低的关键,也是色彩绘画中的难点所在。色调形成因素有很多,不仅受光线的直接影响,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和周围的环境色对色彩的形成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在水粉静物中色调的形成因素是有稳定性又是有不稳定性,因次要求学生全面的分析色调形成的因素对色彩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要使画面形成一个色调,必须强调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主次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面对一组水粉静物,有些学生把握不住色调,只是局部的描绘物体的色彩,这种拼凑组成的画面形成整体的色调,势必影响画面的效果。在描绘静物之前,应将光源、对象、环境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找出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抓住基本色调,这种基本色调通常体现在主体物和主要衬布上,也就是画面上面积比较大的物体和颜色,而不是次要物和不相干的物体。主体物和主要衬布他们之间色彩强弱之间的对比,在水粉静物作品中对色调的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反之,次要物体和一些不相干的物体,他们中的任何一块色彩都要从属于画面色调,不能偏于整体的色彩倾向。

    明确了基本色调之后,就要具体描绘色调,但在水粉静物绘画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只注重物体的固有色,忽视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处理,画面的亮部和暗部只有深浅的差别,也就是只有素描关系没有色彩关系,以至画面上没有色彩没有色调;还有部分学生过多的注重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把新鲜的水果和物体画得很脏很烂,以至画面色调紊乱。解决的方法就是明确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客观存在,并且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

    光源色是某种特定条件下的光在静物亮部所呈现的颜色。这种特定条件受时间例如清晨或黄昏,白天或晚上等,受气候例如晴天或阴天,雾天或雨天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光源色是光自身的色彩倾向,它影响物体的色彩。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色彩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不同光线下的物体,观察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色彩和光有关,没有光就没有色彩。不同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的光不同,也就使自身产生了不同的色彩,比如蓝色的物体,吸收了其他色光,反射出蓝色光,这种蓝色光对我们的视觉产生了作用,因此这种物体就是蓝色。通常我们把物体自身呈现的颜色叫做固有色。固有色最能代表物体的色彩特征。通常情况下固有色是在比较柔和的日光下呈现的色彩印象。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固有色不是固定不变的。

    环境色是由于色彩的反射作用,造成同一空间物体的色彩相互影响而成,环境色有冷暖之分,质感光滑的物体环境色越强烈。环境色与光源的照射分不开。它使每一种物体都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形成画面色调的重要因素。

    明确了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客观存在之后,要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过分的强调其中任一因素,三者之间应是有主有次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和谐统一的色彩整体。

    单个物体色彩造型时,物体的亮部色彩主要是光源色加固有色。如果光源色感强,则固有色弱,如果光源色弱则固有色强;高光部分基本上是光源色的反映;物体的灰面不是直接受光的照射,而是受侧面光的照射,也受环境反射光的影响,和亮部对比明度上比亮部稍暗,纯度上比亮部稍灰,在色相和冷暖的变化上较为复杂,由于这部分颜色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都比较弱,因此在色感上往往以固有色倾向为主;明暗交界线附近与受光部形成强烈明暗冷暖对比的地方,也是受环境色影响最弱的地方,这个地带的色彩一般是固有色加深;物体反光部分的颜色受环境色影响较强,他的色彩基本是固有色加暗,加环境色。

    在一组静物中不同固有色的物体被某种光源色笼罩着,在光源色的作用下,物体的受光颜色带有统一的色彩倾向,,物体之间的反射光,将物体的暗部和灰部统一在一定的色彩环境之中,并与物体的亮部形成统一的色彩整体;光源色较强时画面色调主要依靠光源色得到统一;当光源色感觉较弱时画面的色调主要依靠物体的固有色得到统一。在具体静物写生时,要求学生对静物的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特别注意逆光状态下的物体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位置和面积。

画色调离不开对空间色彩的理解,离不开色彩之间的各种对比进一步理解画面色调的形成,是由于同一空间中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去找静物间的色彩联系,去思考任何一种色彩的产生都是有极其重要的依据的,没有依据的色彩是不可能出现在画面上的,也不可能形成色调。比如我们把一块比较亮颜色放到一个和谐的画面中就会显得很脏,而把一块在这个画面上看上去比较脏的颜色,放到另一个画面上就会显得很漂亮,这就涉及到色彩之间的联系,色彩对比和对空间色彩的理解。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色彩的空间透视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近处对比强烈,远处概括模糊”。这个规律的形成是因为透过空气中尘埃,各类物体的颜色由于和作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最终成为不同倾向的灰色。空间透视在风景写生中尤为明显,静物写生中由于空间距离较小空间变化不够突出,则需要主观处理,将前景的颜色与远景的颜色相比,强调前后景之间的色彩对比关系并根据对比关系有意识的加强前景色的饱和度,减弱远景色的色刺激。不能看到什么画什么,对空间透视规律也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在水粉静物绘画中,为了明确色调加强面主题的表达效果,往往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色彩之间的联系离不开色彩的明度对比。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变化为明度。色彩的差别又包括某种色彩的深浅变化和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在比较明度时一定要把重要的颜色找出,再把亮的颜色找出,然后由深到浅排列,在画中建立一个次序。如果画面缺乏深色或浅色就造成画面“灰”层次没有概括或过多会失去对象本质的真实感。明度既反映了物体色彩在“黑白灰”层次上的特征,又体现了物体的光影特征,并与形体、结构 色彩静物中色调的形成与色彩的冷暖有着一定的关系。即使是暖色调的静物中也会有冷暖对比。冷暖感觉实际上是触觉对外界的反映,比如看到火光,或太阳晒到皮肤上,我们都会感到温暖,而站在蓝色的海边,或白色的雪地上,我们就会感到凉爽,久而久之由于经验及条件反射作用,使视觉变为触觉的先导,看到红、橙、黄色就感到温暖,看到蓝、蓝紫、蓝绿就感到冷。色彩的冷暖是物理,生理,心理及色彩本身综合性因素所决定的。蓝色和橙色是冷暖对比中最冷色和最暖色,他们正好是一组互补色。色彩的纯度对色彩的冷暖也有一定的影响,高纯度的冷色显得更冷,高纯度的暖色显得更暖。冷暖在具体物体表现上与光源有关,光源色偏暖,受光部倾向于暖色,背光部倾向于冷色;当光源色偏冷时,受光部倾向于冷色,背光部倾向于暖色,区别受光与背光的色彩冷暖倾向成了最重要的色彩造型手段。在水粉静物绘画中,应先把色相之间的冷暖对比搞清楚,然后在调色时灵活搭配和运用。

色调的表现,强调对比的同时,要注意调和。调和的方法有主导色同临近色、光源色、对比色的调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调和则给人协调统一的感觉,是对立的统一。利用这一矛盾可以使画面产生生动而真实的变化统一效果。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