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发布时间:2015/7/16 0:00:00 作者:33505 浏览量:1641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出于职业的责任感,迫切要求解决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这对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等社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心理教研组认真学习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校德育指导中心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自费参加各级培训,多次去江宁区首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教中心参观学习,吸取经验。
二、通过多种途径展开专业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教育网页专栏
丰富和完善我校网页心理专栏,为我校师生建立好网上心灵家园。在心理资料的内容扩充上主要涉及:高考心理辅导、考试心态调整、亲子关系、个性塑造、情绪调整、考前饮食与身体保健、学法指导、舒缓学习压力等方面内容。
2、心理信箱
本学期“心灵的交流”信箱继续使用,及时搜集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多种形式予以答复。在解答同学们的来信时坚守保密原则,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为日后工作更好的开展打好基础。
3、心理面询
本学期继续保持心理教师中午值班的制度,周一到周五中午12:30~13:30。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心理面询充分考虑咨询双方主体的特殊性,充分保障学生的隐私权,并且使咨询能够透明进行,做好必要的信息整理。在没有固定咨询时间的情况下实行预约咨询。
5、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利用心理咨询室、学校橱窗、学生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教师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学校网页、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推广,使学生每次阅读都会有一些收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心理讲座
本学期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
7、心育课题研究
我们心理组的课题《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获得江宁区个人课题一等奖。
8、班团队活动
本学期联合政教处开展了文明班级创建活动,通过班团队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个性及其心理素质。
三、坚持学科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我们还通过国旗下讲话,班级创建活动,班主任培训等全方位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保护伞。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是每一名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