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规划课题《多元化开发校本教材》之学习篇
发布时间:2015/9/17 10:47:19 作者:高婧 浏览量:1666次
生物组规划课题《多元化开发校本教材》之学习篇
------- 如何编写校本教材
在我校进行《多元化开发校本教材》课题引领下,本组教师积极进行与课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编写校本教材,以下是本组教师就如何编写校本教材谈的一些观点:
一、校本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体现学校的传统与特色。
每一个学校由于办学历史、环境、师资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各自的传统,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体现学校特色。
我校是一个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省级重点高中。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本区进行多元化教育典型学校,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是经验丰富的一所学校,目前学校一直以来非常也注重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及多元化发展,而校本教材的编写则更要体现这一特色。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
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是通过精心设计方案,扎扎实实的、通过反复论证的。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我校有许多老师曾参与各级教材的编写及一些课题的研究,这是个非常好的基础。如果校本教材的编写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这样校本教材的编写则会原则、目标明确,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会使教材更具有教育性、可读性、校本性。
三、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深入一线进行调研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对于他们的深入了解是编写好校本教材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编写校本教材的领导小组和相关负责人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他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对不同课程的喜好程度等等;其次要深入教师,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目前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等等。总之,深入的、合理的调研,是编写校本教材的重要前提。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对已有课程的领会、实施情况,也取决于对新开发课程的领会、实施情况。教师既是校本教材的实施者,也应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校行政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人人参与,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有学校行政、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班主任代表等参加的课题研究组。通过明确课题目标、研究重点、研究原则,发动人人参与校本教材的资料收集、编写工作。要求教师积极出点子,共同确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文成文形式,讨论形成低、中、高段的教学内容,在课题组成员的征稿、组稿后,形成校本教材初稿。其次,要求每位教师校本教材进行试教,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后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这样,通过一个阶段的试教,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利于教师教学。第三,反复修改,再次定稿,正式成为校本教材。
通过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使校本教材更贴近学校实际、教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使校本教材教学富有实效,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校本”性、实效性。
五、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主要看学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能否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立足学生的主体发展,做到目标设置多样性、内容选择自主性、课程评价灵活性。在目标设置上,既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目标、德育目标,体现多样性;在内容选择上,只需要有每学期要求完成的大致要求,没有强制完成的具体要求,体现了自主性;在课程评价上,既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时考核来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考核来评价学生;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其他能力,体现灵活性。这样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情感等诸方面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1、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
2、基本知识“面宽、灵活”的原则
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要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编写过程中,校本教材要把握基本知识“面宽、灵活”的原则,即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基础类课程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一般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应尽量采用模块式组织,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可利用学分制,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的学习需求来选取,适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