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中学2015年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专刊
发布时间:2015/5/15 8:47:15 作者:李 云 浏览量:1869次
2015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近年来监测发现,部分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出现合格碘盐食用率下降、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偏低的情况。为加大科学补碘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合理补碘,尤其是避免孕妇、胎儿和婴幼儿等重点人群碘摄入不足,今年宣传主题定为“科学补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
一、全民补碘
从199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强制性全民供应碘盐以防治碘缺乏病。众所周知,铁在人体的含量约为4克左右,而碘的含量仅为它的1/80。这仅仅50毫克左右的碘却对人的生长、智力和身体发育以及一生的健康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缺碘的危害
优生优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影响优生的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缺碘。碘缺乏危害的严重性在于胚胎期缺碘可导致脑的损伤。碘的唯一功能是用于合成甲状腺分泌的含碘激素--甲状腺素。体内当缺乏足够的碘时,为了产生更多的甲状腺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增强,这就造成腺体的增大,出现甲状腺肿引起的颈部增大。缺碘母亲生的婴儿可能患侏儒症,即呆小症,其特征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智力迟钝和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缺碘可出现大脖子病。此外,碘和维生素a同时缺乏时所引起的甲状腺病变比单纯的碘缺乏更严重。
三、合理补碘
一般认为,成年人每日摄入150微克的碘就可以满足机体需要,食用过多同样对身体有害。过多食用含碘高的海产品、碘强化的食品,或把含碘高的水(某些深井水或高碘地区的地面水和井水)作为饮用水,在治疗甲状腺肿等疾病中使用过量碘剂,特别是儿童使用碘制剂如碘片等时剂量过大,以致碘摄入过多(每日500微克以上),会引起高碘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出现心率加速,气短,食欲亢进,怕热多汗,烦躁,手、舌和眼球震颤等症状。因此,补充碘时首先应注意剂量,对儿童来说,切不可既用碘盐(已是适量补充了,再服用碘制剂,尤其是不可选用都含有碘的不同强化食品或碘制剂,重复使用将使碘的含量更大,对身体造成更多的不良影响。有关专家认为,不应为了缺碘的大人群牺牲不缺碘的小人群的健康,我国个别地区不缺碘,例如连云港市,经过调查发现,当地饮用水里微量元素碘的浓度已经偏高,普碘反而导致高碘甲亢的高发,这类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供应无碘盐。
人体对碘的需要量受到性别、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的影响,一般可通过膳食补充碘。碘主要存在于海带、紫菜、淡菜、发菜中,海盐、海鱼中的含量也高。在缺碘的地区,可采用食盐加碘的方法补充,也可服用碘化油或碘化物片,但最经济的方法是在食盐中加碘。
现实生活中,人们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预防知识,因此,我国提出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以此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普及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