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教学随笔>> 文章
高一语文备课组第十六周推磨听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5/1/11 17:15:50 作者:xj 浏览量:1734次

 

六国论

 

?      教学目标:

?      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能疏通文意。

?      2、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结构和方法,进行微写作。

?      3、体会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培养全面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23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随堂测试

?      一、注音

?      下咽       当与秦相较  胜负之数    贿赂  与嬴而不助五国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        qǐn     hándān    牧以chán   革灭dài    jiè

?      三、填空

?      1、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一起并称三苏,俱被列入()。有《》行世。

?      2、苏洵写此文是针对北宋每年要向()()贿赂,加重人民负担,助长两者气焰的现象而写的,借六国之事批评或警告当朝统治者,这种写法叫()。

?      3、文中提到使用荆轲刺秦招致灭亡的是()国,论是古代一种文体,分为()和()。

?      四、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        2、暴霜露

?      3、暴秦之无厌                         4、当与秦相较

  五、研读课文

?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就是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论证的?

?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其中提出问题部分可能先摆出观点,也可能先摆出议论的对象;结论部分可能总结上文得出论断,也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本文首先提出论点(1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同时设立了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      接着从赂者不赂者两方面分析论点,引用史实加以证明。 34

?      最后提出解决方法,总结教训,借古讽今。(56

2、改写本文

?      六国论

?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③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实已判矣④故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不在战矣⑤诸侯赂秦而力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故曰:弊在赂秦

?      ⑥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⑦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      ⑧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⑨然则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也

?      ⑩呜呼!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⑾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⑿则时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也

?      ⒀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⒁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问题1:原文第二段采用一个中心句从赂秦与不赂秦两个方面说,把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都放在开头;本文把分论点分开课文我把不赂者以赂者丧放在了第三段的开头 ,谁的处理方法好?

?      按课文处理,论点与论证之间就离得远 ,但是古文不分段也不加标点,放在前,别人读开头的时候,就基本上把他的意思领悟了。我的安排分论点和论证靠得近,易于人把握思路,达成理解。各有千秋。写微型议论文时我的写法更可取。 

?      问题2:原文论证时把齐和燕赵放在一起,本文把齐人与燕赵分开,采用递进写法,你能猜猜我的原因吗?

?      因为他们采取的策略不一样。齐国采取亲附秦国的策略;而燕赵的策略都是对秦使用武力,所以我分别来写。最后用然则来概括他们不赂秦而灭亡的一个原因,这一块又可以形成一个微型的议论文 。前面赂秦而力亏的论证也可以形成一个微型议论文。示例:

?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③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实已判矣④故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不在战矣⑤诸侯赂秦而力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故曰:弊在赂秦

 

?      2、关于六国灭亡,苏轼和苏辙的文章各有什么观点?

?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支持联合韩魏二国,韩魏是秦国进攻其他四国的必经之路,韩魏只要不灭,其他四国就安全

?      苏轼主要讲养士的问题 ,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      3、我们看看一些谈到六国灭亡的文章,对六国破灭原因的分析都有哪些? 说明什么?

?      《阿房宫赋》不爱惜百姓

?      《六国论》苏洵  弊在赂秦

?      《六国论》 苏辙  没有齐心协力去保卫韩魏               两国

?      《六国论》苏轼  没养士,老百姓造反有了带头人

?      《六国论》李桢  都想称霸

 

?      4、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想法不同,写作目的就不同,本文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体现在哪一段?这是什么写法?

?      这种写法是借古讽今。北宋的时候军力很弱,契丹和西夏经常攻打北宋王朝,于是北宋王朝经常用岁贡的方式来求得一夕安寝,苏洵写作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我们不能再对契丹和西夏手软了!所以他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就取其赂秦这一点,其他原因他就不管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先有论点,然后进行论证,是由果及因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先研究六国史实,再得出结论。其实解放后我们许多学者治史就是由果及因的思路,这对历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那么我们至少得到一点启示,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很多,但是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希望看到的原因,这其实也是电影《罗生门》的主题: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目的,立场。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六、布置作业

以“爱拼才会赢”为观点,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议论片段。要求先摆观点,后举例,再析例说理。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