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教学随笔>> 文章
高一备课组第十五周推磨听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5/1/11 17:07:41 作者:xj 浏览量:1564次

 

《想北平》导学案(教师版)

备课时间:20 14 10  15                          总备课第        课时

专题

月是故乡明

教学内容

想北平

需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对北平的特殊的感情,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展示交流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二、整体感知

理解文章的主要层次,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3节):写自己对北平有说不出的热爱和思念。

第二段(4-7节):反复比较北平与其他“历史的都城”,突出北平的特点,反衬出对北平的思念。

第三段(第8节):直接抒发想念北平的感情。

 

三、探究思考

1、本文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这篇散文通过对北平的的描绘,写出作者心中的属于自己的北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眷恋、思念之情,体现了一个平民爱国知识分子深沉而热烈的乡土之恋。

 

2、本文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

1)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北平与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作了多处的比较,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所喜爱的特征。例如:“巴黎有许多地方是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动中有静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喜爱。

善用比喻。并且喻体多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说的事物,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在文中,作者以爱母亲比喻爱北平,使人们凭借这种普遍感受来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感。又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也是如此。

2)语言特点:通俗、口语化,而又简洁、亲切。

《想北平》中,“差点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等口语化的词语俯拾皆是。老舍还善于把抽象的规律、道理说得人人明白:“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这几句话里面蕴含着极重要、极深刻的建筑美学思想,而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其平常通俗。

 

 

四、课堂练习

1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答:(1)表明北平“有个边际”。(2)表现北平特有的文化内涵。(3)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依恋之情。

2、作者为了表现北平的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文中找出并分条列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对比衬托。

2)第3段:将北平与上海和天津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北平深厚而独特的感情;第4段:将北平与欧洲的历史都城相比,突出北平在环境氛围上的“动中有静”的特点;第5段:将北平与欧洲的历史都城相比,突出北平在城市布置上“匀调”“自然”的特点;第6段:将北平“带霜儿的玉李”和美国的“包着纸的橘子”相比,表现了北平物产接近自然的特点和作者作为北平人的自豪。

3)对比的修饰作用在于能使语言色彩强烈,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本文将其他城市作为北平的配角,对照鲜明、突出效果强烈,表现了北平的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3、文章最后一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作者的感情?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谈谈这句话的深意。

答:(1)直抒胸臆。

2)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侵华,北平形势危急。这段文字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深化了主题。结构上与题目“想北平”和第2段中“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请根据以上文字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答:通俗、口语化,而又简洁、亲切。“挤得慌”表现了老舍通俗、口语化的语言特点。老舍还善于把抽象的规律、道理说得人人明白。这几句话里面蕴含着极重要、极深刻的建筑美学思想,而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其平常通俗。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