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教学随笔>> 文章
2015届南京期初调研文言翻译试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4/9/10 0:00:00 作者:陈龙霖 浏览量:1473次

2015届南京期初调研文言翻译试题分析

南京市秦淮中学  陈雪琴

南京市2015届高三期初学情调研考试,文言文第8题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3)题全市均分为1.49、0.43、0.23,共10分的题总均分2.15分,得分极低。只有联系语言环境真正读懂,才能有效作答,下面对文言翻译题略作分析。

(1)虽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3分)

【参考答案】即使让他的服饰再华美,把他的容貌再修饰,百姓也不会尊敬他。(“虽”、“盛”、“文”各1分)

【学生答案①】即使让他的衣服再华美,他的容貌文质彬彬,百姓也不会尊重他。(2分)

【学生答案②】即使穿着华美的服饰,文饰他的容貌,百姓也不会尊重他。(2分)

【问题解析】学生①误把“文”的词性理解为形容词。“文”是动词,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如“纹身”,引申为“修饰”,亦可译为“文饰他的容颜”。学生②“盛”使动用法没译出。“虽”译为“即使”;“盛”,使动用法,译为“穿华美的服饰”不得分。

结合上下文看,“服”和“容”是名词,“其”有指代性,相当于名词。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一条规律:几个名词相连,前面必然有一个动词。如果前面没有动词,必然有一个词活用为动词。所以“盛”和“文”都是动词。这句话的施动者是“人”,“人”使得服“盛”, “盛”使动用法必须翻译出来,否则,不得分。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也是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得分点。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2)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3分)

【参考答案】他们是万世敬仰的人,也都是拿来作为百姓表率的。(判断句、“望”、“所以”各1分)

【学生答案①】这是万世的威望,都可以作为百姓的表率(1分)

【学生答案②】他们是万世的人们所敬仰的,所以都称之为人民的榜样(2分)

【问题解析】学生①对多义词“望“的解释有误。“望”可译为“景仰”、“仰望”等,但不可译为“名望”、“声望”、“愿望”等。生②用今义解古义。“所以”在古汉语中除了表原因外,还表凭借,要译为“用来(拿来)……的”、“靠他来……”。这是一个判断句,“此”代指前文中“周孔”等圣贤之人,他们都是用来作百姓的表率的。

     一词多义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3)第因其志,广其说,以塞请。(4分)

【参考答案】只是根据他的志向,补充这一番解释,来应付他取字的请求。(“第”、“因”、“广”、“塞”各1分。)

【学生答案①】你因为他的志向,推广他的学说,来阻塞请求(0分)

【学生答案②】根据他的志向,推崇他的学说,来推辞别人的请求。(1分)

【问题解析】学生①关键词的解释一个也不对,“第”只是;“因”根据;“广”补充、扩充;“塞”应付。学生②只解释出一个“因”。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够,不能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正确推断词义。本文写作目的是:阐释取字用意,勉励章望之。“塞”翻译成“阻塞”“推辞”“拒绝”等是与本文的写作目的相违背的。

考试中总会遇到你没见过的字词,而且很多字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因此,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对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要结合语境恰当推敲,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办法。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