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计划总结>> 文章
南京市秦淮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9/12 20:18:50 作者:严建英 浏览量:9次

南京市秦淮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以“科学、规范、务实”为核心理念,指导各项教研工作的开展。

科学: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以新课标为导向,用数据和分析驱动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摒弃经验主义和盲目跟风。

规范: 严格执行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流程标准化,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务实: 立足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热情有待提高)的真实学情,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追求教学效果的实际提升。不搞形式主义,力求每项活动都能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 工作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 转变“满堂灌”模式,打造“低起点、小坡度、勤互动、高效率”的活力课堂,显著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2.备课组建设目标: 深化集体备课制度,实现从“统一进度”到“共同研讨”的转变,形成一批高质量、可共享的教案、学案和习题库。

3.年轻教师培养目标: 通过“青蓝工程”结对、汇报课等方式,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市区各项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4.信息化教学融合目标: 鼓励教师熟练运用几何画板、希沃白板等工具辅助教学,探索微课、在线测练等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5.校本课程研发目标: 启动《爱上数学》、《数学巨匠《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拓展探究与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初步研发,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需求,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发1-2门校本课程(如《数学建模入门》《生活中的概率》),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丰富数学课程体系。

三、 工作措施

针对学情:基础薄弱、热情不高提出以下核心思路:降低焦虑感,增加成就感,让数学学习变得“可亲近、有乐趣、能学会”。

(一) 激发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1. 情境导入,联系生活: 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社会热点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出发,让数学知识“接地气”。例如,用房贷利率讲指数函数,用投篮轨迹讲抛物线。

2. 实施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中坚决实施分层设计。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逐步建立自信。

3. 多元评价,及时鼓励: 改变单一依靠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增加课堂表现、作业进步、小组贡献等过程性评价权重。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不吝啬表扬,多用鼓励性语言。

4. 开展数学活动,营造氛围: 组织“数学趣味知识竞赛”、“数学逻辑思维挑战赛”、“最美数学笔记评选”等小型多样的活动,让数学走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 提升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1.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教师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5分钟,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和消化。讲授内容要突出“主干”和“核心”,杜绝面面俱到。

2. 强化课堂互动,生生互助: 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设置明确的合作任务,让优秀生带动学困生,在讨论与讲解中共同进步。

3. 利用错题本,巩固基础: 要求学生人人建立数学错题本。教师定期检查和指导错题本的用法,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归因分析(是概念不清?计算失误?还是思路错误?),变“错误”为宝贵的学习资源。

4. 当堂反馈,日日清: 利用课堂最后5分钟进行当堂小测或核心知识回顾,检测本节课学习效果。对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四、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规划

为保障以上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交流与督促。

1. 终身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精读一本专业书籍: 如《数学教育心理学》、《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并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在组内分享。 关注前沿动态: 定期浏览核心数学教育期刊(如《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了解教改新理念、新方法。

2. 深耕课堂,提高实践能力:  坚持听课评课: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15节。听课后必须进行深度交流,既肯定优点,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改进建议。 积极承担公开课: 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主动承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研讨课,在磨课和展示中快速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小组讨论合作在习题课中的有效运用”等)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3. 反思总结,形成个人风格: 坚持教学反思: 倡导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后记”,记录课堂上的成功之处、遗憾之点以及对学情的再认识。 积累个人资源库: 整理个人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微课等,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争取成果输出: 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案例、论文向各类评比活动或刊物投稿,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本学年,数学教研组将团结一致,以科学的态度、规范的流程、务实的精神,直面挑战,锐意进取,力争让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

 

 

五、 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负责人

第五周

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研讨(张梦颖、蔡文银)

柏寿俊,张梦颖

第七周

 

教研组会议,教材征订专项会议

严建英

教学视导

严建英

第八周

高三一轮复习推进会

秦涛

第十周

带头人示范课

郑志刚、严建英

第十一周

高二期中考试

柏寿俊

第十二周

高一期中考试,高三解题能力竞赛

秦涛、许冬保

第十四周

教学开放日

郑必强、严建英

第十五周

青年教师汇报课(张谦、张梦颖、蔡文银)

严建英

第十六周

教研组研讨,邬颖杰公开课

严建英

第十八周

校本课程研讨,张彩转、蔡文银、郝圆圆

严建英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