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9/18 17:01:58 作者:严建英 浏览量:47次
南京市秦淮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以“科学、规范、务实”为核心理念,指导各项教研工作的开展。
科学: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以新课标为导向,用数据和分析驱动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摒弃经验主义和盲目跟风。
规范: 严格执行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流程标准化,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务实: 立足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热情有待提高)的真实学情,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追求教学效果的实际提升。不搞形式主义,力求每项活动都能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 工作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 转变“满堂灌”模式,打造“低起点、小坡度、勤互动、高效率”的活力课堂,显著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2.备课组建设目标: 深化集体备课制度,实现从“统一进度”到“共同研讨”的转变,形成一批高质量、可共享的教案、学案和习题库。
3.年轻教师培养目标: 通过“青蓝工程”结对、汇报课等方式,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市区各项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4.信息化教学融合目标: 鼓励教师熟练运用几何画板、希沃白板等工具辅助教学,探索微课、在线测练等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5.校本课程研发目标: 启动《爱上数学》、《数学巨匠》、《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拓展探究与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初步研发,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需求,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发1-2门校本课程(如《数学建模入门》《生活中的概率》),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丰富数学课程体系。
三、 工作措施
针对学情:基础薄弱、热情不高提出以下核心思路:降低焦虑感,增加成就感,让数学学习变得“可亲近、有乐趣、能学会”。
(一) 激发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1. 情境导入,联系生活: 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社会热点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出发,让数学知识“接地气”。例如,用房贷利率讲指数函数,用投篮轨迹讲抛物线。
2. 实施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中坚决实施分层设计。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逐步建立自信。
3. 多元评价,及时鼓励: 改变单一依靠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增加课堂表现、作业进步、小组贡献等过程性评价权重。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不吝啬表扬,多用鼓励性语言。
4. 开展数学活动,营造氛围: 组织“数学趣味知识竞赛”、“数学逻辑思维挑战赛”、“最美数学笔记评选”等小型多样的活动,让数学走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 提升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1.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教师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5分钟,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和消化。讲授内容要突出“主干”和“核心”,杜绝面面俱到。
2. 强化课堂互动,生生互助: 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设置明确的合作任务,让优秀生带动学困生,在讨论与讲解中共同进步。
3. 利用错题本,巩固基础: 要求学生人人建立数学错题本。教师定期检查和指导错题本的用法,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归因分析(是概念不清?计算失误?还是思路错误?),变“错误”为宝贵的学习资源。
4. 当堂反馈,日日清: 利用课堂最后5分钟进行当堂小测或核心知识回顾,检测本节课学习效果。对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四、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规划
为保障以上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交流与督促。
1. 终身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精读一本专业书籍: 如《数学教育心理学》、《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并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在组内分享。 关注前沿动态: 定期浏览核心数学教育期刊(如《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了解教改新理念、新方法。
2. 深耕课堂,提高实践能力: 坚持听课评课: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15节。听课后必须进行深度交流,既肯定优点,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改进建议。 积极承担公开课: 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主动承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研讨课,在磨课和展示中快速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小组讨论合作在习题课中的有效运用”等)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3. 反思总结,形成个人风格: 坚持教学反思: 倡导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后记”,记录课堂上的成功之处、遗憾之点以及对学情的再认识。 积累个人资源库: 整理个人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微课等,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争取成果输出: 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案例、论文向各类评比活动或刊物投稿,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本学年,数学教研组将团结一致,以科学的态度、规范的流程、务实的精神,直面挑战,锐意进取,力争让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