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董婷
发布时间:2014/7/5 0:00:00 作者:董婷 浏览量:1654次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秦淮中学 美术组 董婷
拜读完肖川老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深深地被文章所述的内容震撼着。在阅读过程中,时时会被书中的精彩论述,生动的事例感染,经常仿佛置身于课堂上,学生中,眼前浮现出学生的一张张小脸,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引发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本书通过一个个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和教学实践中的生动案例,对教育工作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新命题,作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思考,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见地的分析并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反思和指导作用,下面我将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浅谈拙见:
《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这是本书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白画列举了6类受到学生赞扬的老师,生动的案例,将6类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而我感受最深的是“允许学生迟到不必喊报告的老师。”
故事描述的是一位去年才毕业开始当老师的讲台新手,对于学生迟到必须喊报告,经过老师允许才能进教室的规定,产生质疑,认为喊报告并不有利于课堂秩序和教学,并在自己所教班级实行免报告“政策”,结果上课迟到的学生并没有增加,并且学生更喜欢她的课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顿时心中倍感亲切,因为我工作第一年的课堂上,也有许多与学校规定相驳的,雷人的“反规定”,比如与这位郝月双老师相同的“迟到喊报告,直接悄悄进来坐好就行”,比如“课堂不必抱臂坐正,趴着,靠着,怎么着都行,只要不把臭脚丫子跷到桌上,熏着其他人就行”,再比如“发言不必一定要站起来,腼腆、害羞的学生可以坐着说”等等。课堂秩序也并没有像同事告诫的那样乱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只有新规定实行后的第一节课,学生们“过度兴奋”的一把,到后来就习以为常了,没有了“坐”、“站”、“说”的那些条条框框死规定的束缚,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可以更集中,但这样的“反规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在这些“反规定”的长期“纵容”下,虽然大多数死板的学生会变活泼,但少数本身就很活跃的学生就会很棘手了,所以相比较而言,按照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更省心,更容易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而反其道行之,则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课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创新规定,个性路线,是否真的利于课堂,适合学生,是不是也要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学情做一定的调整,又或者,放弃自己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做一个“规规矩矩”的老师?毕竟尝试这样的新规定太冒险了,新规改革成功,不见得会得到肯定,而新规改革失败,周围的同事领导一定会啧啧感叹:“哎,到底年轻人做事太毛躁,没有规矩,哪有方圆。“而且,这样做也太累了,一项新规则的制定,得经过多少次实践验证,仔细考量,而我一个小小的年轻教师,并且是一个不需要文字考试的美术教师,也实在没办法考证,这种方法是否适合语数外等主修学科。
其实,尝试稀奇古怪的新规定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是一种最纯、最真的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尽管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还有待完善,但能够把这样的勇气和热情保持每一年、很多年的教师,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