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陈丽华
发布时间:2014/9/5 0:00:00 作者:dongting 浏览量:1888次
第三课 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
■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江宁的南朝石刻概况,了解江宁南朝石刻的发展历史。
技能目标: 能够鉴别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的艺术特点,能够欣赏
一些比较代表性的南朝石刻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江宁的南朝石刻的情感、体会江宁文化的内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鉴别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的艺术特点。
难点:形成其艺术特点的原因
■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
■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2.引出课题 —— 《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
二、分析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的艺术特点
1、介绍萧正立
萧正立(生卒年月不详),梁临川靖惠王萧宏的第五子。字公山,粗通学问。初封罗平侯,仅虚衔。因母亲江无畏受到萧宏宠幸,萧宏在长子萧正仁早逝后,立萧正立为世子,作为王位继承人。萧宏死后,萧正立自知不合情理,主动将王位谦让其兄萧正义。这一举动深得梁武帝嘉许,于是破例改封建安县侯,食邑千户。萧正立后来官至丹阳尹。待中、左卫将军。
萧正立墓至今仍未发现。
2, 石刻辟邪的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a对称性 b南北相对
教师总结:
萧正立墓前现存石刻2种4件,其中石辟邪两只,南北相对,间距16.36米。与东侧神道石柱相距约 110米。北为雄兽,身长2.15米,高2.00米,体围2.47米;南为雌兽,身长2.20米,高2.00米,体围2.47米。两辟邪均昂首张口,长舌垂胸,长尾垂地,头有鬣毛,腹侧饰双翼,翼前部为鱼鳞纹,后为4根翎毛。胸前饰勾云纹。整个造型与其它南朝陵墓石兽相比,显得较为矮小。
1、 萧正立墓现存神道石柱的艺术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其特征;
教师总结:
萧正立墓现存神道石柱两个,皆严重风化,以至柱身上下粗细不一,柱头圆盖及小辟邪均无存。柱身作隐陷直刳棱纹。石柱排列在神道南北两侧,南柱高3.45米,23棱,柱围1.74米;北柱高3.44米,20棱,柱围1.84米。柱额均呈矩形,有文字4行,多已模糊不清,南柱柱额刻“梁故待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神道”,正书顺读;北柱柱额刻“梁故待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神道”,正书逆读。两个柱额文字相同,所读方向相反。
三、学生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平时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石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