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中学2024年下半年校本研修计划
发布时间:2024/9/20 12:38:06 作者:刘付燕 浏览量:672次
好的课程与师资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此,我校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课改、结合课题、聚焦课堂,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种组织形式,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着重从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技术两方面实施“问题引领,任务驱导”校本研修,并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上级教育部门整体工作思路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养教育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有序、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
调研学生教师发展需求,根据学校实际采取“自主、互助、引领”三维一体的校本研修体系。即自主研修做到9个“1” 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伴互助搭建7个平台;专家引领开辟4条途径。
二、研修目标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深化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拓宽学术视野。
2.增强教学实践能力:探索并实践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3.促进教育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项目,提升教育科研素养,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4.强化团队协作与交流: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研修策略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学习先进教师事迹,开展师德论坛,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着力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分学科组织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邀请名师进校园,分享教学经验;开展教师读书会,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3.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开展微格教学、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反思;加强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提升教学设计水平。
4.发展信息技术融入应用的能力。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在线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操作等,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5.优化教育科研与论文撰写。设立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与指导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定期举办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与论文撰写能力。
四、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
项 目 | 内容或主题 | 形式 | 对象 | 负责人 | 月份 |
师德培训 | 师德报告会、师德专项会议 | 报告会 | 全体教师 | 董明 | 9月 |
班主任培训 | 特色班集体建设专题培训 | 讲座 | 全体班主任 | 彭小艳 | 9月 |
班主任团队建设及安全培训 | 讲座 | 全体班主任 | 彭小艳 | 10月 | |
青年教师发展班(团队)培训 | 1.市第十三期个人课题研究推进会 | 培训会 | 课题主持人和青年教师 | 戴颖昱 | 9月 |
2. 论文写作培训指导 | 培训会 | 青年教师 | 戴颖昱 | 12月 | |
3. 青年教师师徒结对 | 培训会 | 青年教师 | 郑必强 | 9月 | |
4.教师外出研训 | 研训活动 | 部分教师 | 郑必强 | 9-12 | |
5.青年教师展示课 | 课堂展示 | 部分教师 | 郑必强 | 9-12 | |
6.区第十二期个人课题过程研究培训会 | 培训会 | 课题主持人和青年教师 | 戴颖昱 | 11月 | |
7.信息化培训 | 研修活动 | 全体教师 | 傅业云 | 9月 | |
区级菜单讲座 | 讲座 | 青年教师 | 戴颖昱 | 11月 | |
校内教研活动 | 1.校际同题异构活动 | 讲座、研讨等 | 全体教师 | 邵思青 | 12月 |
2.区骨干教师展示课 | 研讨课 | 部分教师 | 邵思青 | 11月 | |
3.各教研组二次培训活动 | 讲座、研讨 | 各组成员 | 教研组长 | 9-12 | |
课堂教学改革 | 市区教研专家来校讲座 | 讲座 | 全体教师 | 邵思青 | 11月 |
五、保障措施
1.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坚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校本研修工作的要求为指导,强化校本研修工作,由专人负责本研修管理工作,强化过程动态管理,力争打造东外素养教育的特色。
2.制定校本研修工作管理制度,营造氛围,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并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和完成进修教育课时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和职职称聘任方案之中,对校本研修工作中的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促进教师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3. 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为校本研修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