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速写课教学中的“三言”、“五势”法则
发布时间:2014/9/9 7:53:39 作者:毛爱宾 浏览量:1741次
浅谈人物速写课教学中的“三言”、“五势”法则
人物速写属素描的一部分。人物速写写生一般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大约30分钟内)使用单色工具,较准确地画出对象的比例、动态、特征的一种训练手法,它对提高作画者的艺术修养,锻炼造型能力都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对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物速写在中考和高考中都被列入必考课科目,也是学生们较难掌握的学科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我下面谈一下个人的点滴经验。
我在速写教学中总结出四个字,即“三言”、“五势”。
所谓“三言”,我常跟同学们讲,画画如同说话,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
言之有物:画速写不能无的放矢,要抓住模特瞬间的姿态,落笔大胆肯定,即使落笔不多,其意境当远。一幅好的速写要想耐看,就应有内容。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画家经营的构图中,那一点、一线、一抹色调都是艺术修养的生发,灵感与现实的激情碰撞,看似横涂竖抹不经意之笔,实则内容丰富,充满艺术的张力且皆反映着艺术家的理解和其独有的艺术个性。
言之有理:画速写是有所感而发,属瞬间艺术,但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做后盾,解剖知识为向导,很容易走向流滑、草率。尽管速写的门派众多,但不乏理性。古典主义大师们,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其作品雄浑,结构严谨当之无愧于解剖学家的称号,堪称学院派的楷模。而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及印象派的梵高,他们早期的作品一样是充满严谨和理性。至于后现代画家加斯东、萨里等的素描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在给同学们授课时我常说,解剖学是艺术家的第一口母乳,也许他最后在痛苦中蜕变出来,成为叛逆者,却能在艺术之林中独辟蹊径。因此,在速写中理性更多的体现在对解剖学的深入理解上。
言之有力:好的速写作品往往观之具有极强的震撼力,观后如余音绕梁。诸如李白的诗、贝多芬的交响曲一样,让人或感遐思难眠或感荡气回肠,无不体现出无形的力量,其力无形,然底蕴可循,关键在于直击要害,突出主题。这在速写中就需要有较高的驾驭能力,不仅把工具当成手指的延伸,而且应当把整个作画过程都融入人的肌体运动中。那举手投足、那一惊、那一笑、那一微妙的姿态,是模特也是作画者,是作画者也是作品,如庄子与蝶,这将是绘画中最高的境界,如此则言之凿凿,铿锵有力。所以我又常给同学们讲,要用身体去画画,用你所有的感官去体会所描绘的对象。
“五势”是“三言”的拓展,即“骨势”、“肉势”、“衣势”、“光势”、“气势”。
“骨势”,即人体的骨骼结构走势。
所谓画人先画骨,而要想画好速写人物,对基本的骨骼必须有较深入的理解,这毋庸置疑。
“肉势”,即人体的肌肉解剖。
如人之一笑,是笑肌横拉,颧肌上提,此乃自然之笑,如果只是笑肌运动,则其笑可谓苦笑。正因为深谙于此道,达·芬奇才能创造出神秘的微笑。
一谈解剖就是骨、肉、皮,有骨有肉才有动势。骨势、肉势当属速写人物的第一关,我总是给学生推荐以下两本书,一本是佐治·伯里曼的《人体运动规律》,一本是谢培德的《人体动态解剖》当作教材。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甚佳。尤其是佐治·伯里曼的丛书,它实际是一本影响了中国几代美术人的好书。
“衣势”,即肌体运动在衣服上所展现出的纹理特征。
中国古代人物画对衣势的追求胜于对骨势和肉势的钻研,或许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过于漫长,而在当时对人体往往是羞于表达,疏于张扬的原因吧!然而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代文人正是有鉴于此才创造出独具东方神韵的衣势,具有代表性的首推“十八描”。东方对衣势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线的运用上,线的长短、曲直、虚实、粗细、呼应、穿插、放射、推移等无不充满奇幻多变的魅力,我给同学们讲解时常用一个新的词汇去阐述——“线阶”。
因为美术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而音乐中的调子与素描中的调子,音乐中的音阶与美术中的线阶都是那么契合,那么千变万化,又那么异曲同工。而衣势不仅仅存在于线的运用,诸如库尔贝、谢洛夫等大师更钟情于以明暗色调的形式去表现衣势,而门采尔更是线面结合形式的典型代表。当然,衣势最终离不开骨势和肉势的支撑。
“光势”,主要是指明暗光影在速写作品中的走势
有顺光、逆光、顶光、侧光、侧前光、侧后光、散光、强光、弱光等多种光线,它们围绕不同形体的转折组成丰富多样的走势。
从广义上讲,光势涵盖了衣势的内容。
从狭义上讲,以明暗色调为主的速写形式就是强调光势为主的画法,而在线面结合的手法中,光势也是重要一环。在速写写生中,我们往往选择一个统一的光线,这样画面不至于失控,在具体表现上,可以强化明暗交界区域,统一暗部,使作品简洁、概括且又对比强烈。
研究光势,追根溯源还应从最基础的几何体着手。当我们对基础的几何体在不同光源下的三大面、五大调子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去进行复杂的人物写生训练,就会容易多了。
光势的表现形式不同,对作品的风格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诸如修拉的光势充满迷幻和柔美,伦勃朗的光势深沉而又忧伤,门采尔的光势与线势有机结合,唯美而又夸张。
我在给同学们示范时,或用炭铅笔横涂竖抹,或用手指、面巾纸揉擦都能出现很多不同的光势效果。
“气势”,乃潇逸之境界。
如同李白之诗、张旭之字、裴旻之剑,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细品大师的速写作品,或轻描淡写,或一气呵成,或如小桥流水,笔笔传情,或如电闪雷鸣,声声震耳;或轻松愉快,或豪气干云,或凄凄惨惨,皆乃百味人生,各有其势。
解释完“三言”、“五势”,下面针对性的对自己的作品及部分学生习作进行点评。
图一,画的是田琳同学的半身像,我是从眼睛开始绘制,并迅速向四周延展,并没有因为是在给同学们做示范而束手束脚,用了10分钟左右作品便完成了。由于模特五官很有特点,我用笔时注意了线条的弹性和调子的节奏。诸如眼皮的虚虚实实,眼窝的若隐若现,鼻子的圆润,嘴唇的薄柔之感以及颧骨、咬肌的体积卡位,和头发的奔放之感都在不经意中流露出对“三言”、“五势”的理解。
下面来看几幅学生习作。
图二,为刘倩同学的习作,用笔简约概括。由于速写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常画一些生活场景速写对艺术的积累大有裨益。左边一幅跪在床上画自画像的姿态,尤其生动。人物的背面在绘画中当属难点之一,失去了五官和手等常规焦点,必然要在其它方面下些功夫。这幅作品中较多考虑了人物的内在结构。初学绘画的同学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往往对“衣势”更为关切,但结果是人物变形,结构不准。之所以“势”得其反,因为“骨势”、“肉势”是其因,“气势”是其果,“动势”是其根,如此则笔笔传神。
右边几幅是以线为主进行描绘的速写草图,其势轻松而又秀气。
图三,为赵娜同学的习作,用笔很大气,线条如水银泻地,激情饱满,动态生动,对光势和衣势也有所理解,但五官和手的刻画显得不够精细。
图四,为李鹏同学在家中的习作,左边画的是睡梦中的母亲,右边是在床边画的自画像。
劳累的母亲睡着的姿态宁静又详和,作者对画面的远处进行了虚处理,空间感顿显。
右边画了自己床边的暖气片和散在床边的美术图书,显示出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思考,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样的速写能不生动吗?两幅作品的动势都很生动。
图五,是画了同一位模特的两幅半身像习作,属慢写,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其实速写与慢写没有严格的界限,而速写若想画好,应适当穿插进行,一味去追求速度是滑稽可笑的事情。
根据经验我常让同学们快慢结合进行时间长短各不相同的人物训练,并进行默写练习,最终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左边这幅是刘絮同学的作品,用笔粗犷随意,酣畅潇洒,言之有力。把对手、面部的表情刻画与模特外在的动势,体面转折,纹理激荡以及人物内在的气质融为一体,共同在画面中奏响了一个人物半身像的主旋律,是一幅将“三言”、“五势”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作品。
右边这幅是王洁同学的作品,硬笔勾画人物轮廓,柔雾处理棉衣质感,细线写肌肤,粗放出力度,运用多种技巧,尽显五势的魅力,综合对人物的敏锐观察,终成刚柔相济的一幅精美画面。
“三言”、“五势”在以上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在理解“三言”、“五势”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多动脑思考,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速写是一门有趣味、有深度的学科。由于自己学识尚浅,对速写的阐述肯定有诸多遗漏或错误之处,诚恳希望能得到专家们的批评指正;所讲内容,如果能对爱好速写的画友提供一点帮助的话,那将非常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