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中学体育课球类项目必修选学模块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4/9/1 0:00:00 作者:刘世保 浏览量:2134次
南京市秦淮中学体育课球类项目必修选学模块设计方案
1、 篮球运动课程教学介绍
(1)篮球运动简介
篮球运动是以投篮为中心,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对抗性体育项目。比赛分为两队,每队5人。每队要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技战术相互攻守,目的是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得分和制约对方投篮得分,这对矛盾使得篮球运动具有对抗性强、复杂多变、激烈紧张等特点,同时使篮球运动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篮球运动技术由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组成,因而能促进人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篮球战术千变万化,
它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这充分体现它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严格组织纪律性方面的价值。篮球运动的复杂多变以及激烈对抗等特点,能够培养人的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经常开展此项运动,对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都起着积极作用。
(2)水平五(高一年级学年共48学时)篮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
通过篮球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健身价值,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乐于参与篮球运动的情感,在学习和掌握篮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对篮球运动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敢顽强、不断进取等良好的思想品德。 | ||||
分类 |
学时 |
学习目标 |
学习内容 |
重难点 |
学习方法和步骤 |
基 础 知 识 |
2 |
使学生初步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与价值。对篮球运动规则有初步了解 |
1、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2、篮球发展趋势。3、基本规则 |
对篮球规则的理解 |
课堂讲解,观看教学录象。 |
基 本 技 术 |
5 |
通过篮球学习,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习篮球基本脚步动作、基本运球、传接球技术。 |
1、基本进攻、防守脚步动作 2、运球技术 3、传球技术 |
从培养兴趣出发,使学生逐渐喜欢这项活动,保持重心平稳,手控制球能力。 |
1、行进间徒手练习脚步动作2、原地左右手运球过渡到行进间运球 3、原地胸前传接球4、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
5 |
通过传运球练习,熟悉球性,提高投篮命中率,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
1、单双手传接球。 2、原地肩上投篮。 |
提高熟练程度,激发练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
1、进行各种方法的传接球练习。 2、近距离原地肩上投篮。 3、远距离原地肩上投篮。 | |
5 |
通过练习,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
1、原地肩上投篮。2、行进间上篮。3、持球和运球突破 |
进行探究性学习:不同距离、抛物线高低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
1不同距离的原地肩上投篮。2有防守情况下运球突破原地肩上投篮。3运球上篮 | |
基 本 技 术 |
2 |
通过比赛,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经受心理的考验,完善健康人格。 |
个人投篮比赛、运球上篮比赛 |
团结、竞争,相互鼓励,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
1、五点投篮比赛 2、半场推进的三攻二练习。3、全场运球上篮接力比赛 |
基 本 技 战 术 |
3 |
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个人篮球基本技术,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弹跳力、控制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
1、传切配合 2、突分配合 3、掩护配合 |
体验经过相互协作达到成功的快乐。 |
1、不同距离的运球行进间上篮 2、没有防守的两人传切上篮练习 3、有防守的两人传切上篮练习。 |
3 |
通过学习基本战术配合,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基本运动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1、 传切配合 2、 二攻一配合 |
认真总结,团结、协作,以评促练。 |
1半场推进的二攻一练习。2、半场推进的一防二练习。3、全场推进的一防二练习 | |
2 |
进一步提高基本战术素养,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加强团队精神,提高运动文化层次。 |
1、二攻一配合。2、一防二个人防守技术。 |
协同配合相互学习、比较和评价。 |
1、全场推进的二攻一练习。2、半场推进的一防二练习。3、全场推进的一防二练习 | |
2 |
进一步熟悉篮球基本技战术并应用到实战中,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
1三攻二。 2、小组联赛 |
团结精神、展示自身 |
1、全场推进的三攻二练习。2、组内选拔半场三对三比赛。 | |
教 学 比 赛 |
14 |
通过比赛,检验学生基本技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经过挫折考验,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升华。 |
小组联赛 |
相互评比 |
小组间半场三对三和五对五比赛 |
考核与评价说明
1、建立教师评价小组和学生评价小组。
2、通过数据考核对每位学生进行目标检测,也就是绝对性评价。
3、对技能评析结合学生本人进行个体性评价。
内 容 课 时 课 次 |
体育健康知识 |
田径 |
体操 |
篮球理论 |
篮球基本技术 |
篮球基本战术 |
教学比赛 |
专项素质 |
考核 |
机动 | ||||||
2 |
5 |
4 |
1 |
8 |
6 |
5 |
2 |
3 |
2 |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
31 |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
2排球运动课程教学介绍
(1)学习排球的意义:
通过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与锻炼价值,掌握简单的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能够参加排球比赛,并在比赛中运用最基本的战术,了解最基本的排球竞赛规则,懂得如何欣赏排球比赛,在运用排球战术的比赛时,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
(2)教学内容与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考核评价 | |
高 一 第 一 学 期 |
1、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及规则(2课时) 2、排球基本技术(脚步动作、垫球、传球、发球)(12课时) 3、排球组合技术(传球与垫球——发球、垫球与传球)(7课时) 4、教学比赛(6课时) |
1、通过排球学习,掌握排球文化,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学习排球基本脚步、击球技术。 2、通过学习基本战术配合,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运动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责任感、协作性、遵守规则、尊重对方、尊重裁判等优良品质,使学生体验到排球运动同伴之间,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交往与友谊,竞争与合作关系。 4、进一步个提高学生专项素质、控制力 |
1、建立教师评价小组和学生评价小组 2、通过数据考核对每位学生进行目标检测,也就是绝对性评价。 3、对技能评析结合学生本人进行个体性评价。 | |
|
1、排球战术理论知识(1课时) 2、排球基本技术(脚步动作、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网)(6课时) 3、排球组合技术(传球与垫球——发球、垫球与传球——传球与低网扣球)(6课时) 4、基本战术(“中一二”进攻战术、“心跟进防守战术)(8课时) 5、教学比赛(6课时) |
1、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个人排球基本技术,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弹跳力、控制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进一步提高基本战术素养,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加强团队精神。 3、进一步熟悉排球基本技战术并应用到实战中,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比赛,检验学生基本技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经过挫折考验,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升华。 4、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
1、评价方式同上 2、制定绝对性评价标准 |
(3)高一排球第一学期工作进度表
内 容 课 时 课 次 |
体育健康知识 |
田径 |
体操 |
排球理论 |
排球基本技术及专项素质 |
篮球基本战术及专项素质 |
教学比赛 |
考核 |
机动 | ||||||
2 |
5 |
2 |
2 |
12 |
7 |
6 |
4 |
2 |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31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3足球运动课程教学介绍
(1) 足球运动简介
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项目。足球技术由颠球、踢球、接球、运球、抢截球、头顶球、假动作、掷界外球和守门员技术等基本技术动作组成。足球战术千变万化,它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这充分体现它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严格组织纪律性方面的价值。足球运动的复杂多变以及激烈对抗等特点,能够培养人的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经常开展此项运动,对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都起着积极作用。
(2) 教学内容和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高 一 第 一 学 期 |
1、足球理论基础知识。(3课时) 2、足球基本技术:脚弓传接球,正脚背颠球、运球、射门,脚背内侧踢高远球。(7课时) 3、基本战术:二打一传切配合。(3课时) 4、教学比赛。(10课时) 5、专项身体素质练习。(9课时) |
1、通过对足球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足球发展简史、竞赛规则、基本足球技术动作要领及简单战术打法/ 2、通过对基本足球技战术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脚弓传接球、正脚背颠球、运球、射门、脚背内侧踢高远球、二打一等基本技战术。 3、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通过身体训练,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专项素质。 |
|
1、足球理论基础知识。(2课时) 2、足球基本技术:脚弓传接球,正脚背颠球、运球、射门、脚背内侧踢高远球,假动作,头顶球,脚背内侧弧线球。(7课时) 3、基本战术:二打一传切配合、三打二配合、全队战术配合。(4课时) 4、教学比赛。(10课时) 5、专项身体素质练习。(9课时) |
1、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个人足球基本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技术能力。 2、进一步提高基本战术素养,增强学生的配合意识,加强团队协作。 3、进一步熟悉足球基本技战术并应用到实战中,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比赛,检验学生基本技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经过挫折考验,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升华。 4、增强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
其中每学期教学评价各2课时
(3)学期教学
内 容 课 时 课 次 |
体育健康知识 |
田径 |
体操 |
足球理论 |
足球基本技术 |
足球基本战术 |
教学比赛 |
专项素质 |
考核 |
机动 | ||||||
|
|
|
3 |
7 |
3 |
10 |
9 |
2 |
2 |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
31 |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4、乒乓球运动课程教学介绍
(1)乒乓球运动简介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活动,是体育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花。是一项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以攻守得分为中心,以胜局多少决定胜负的对抗性体育项目,从19世纪来作为娱乐项目出现,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一项竞赛性的有规则规定的体育运动,现在世界乒乓球运动已进入速度与旋转相抗衡相制约相发展的时代。
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是乒乓球的显著特点,设备比较简单,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的人都可以参加,可由两人组成的单打比赛,四人组成的双打比赛,男女混合双打比赛。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促进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和目标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高 一 第 一 学 期 |
1、培养学生爱好乒乓球运动,通过乒乓球运动的教育,强化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和观赏能力,帮助学生通过体育精神理解体育意义。 2、基本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比赛规则,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项体育技能。 |
1、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 2、基本技术 (1)准备姿势与站位 (2)握拍方法:直拍、横拍 (3)基本步法:单步、开步、交叉步 (4)推挡与反手挡 (5)正反近台攻球 (6)正反手慢搓 (7)结合技术 (8)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9)教学比赛 |
高 一 第 二 学 期 |
1、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学习掌握乒乓球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项 3、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
1、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和规则、裁判法 2、基本技术 (1)发球与接发球 (2)推挡、侧身攻 (3)左推右攻 (4)搓球突击 (5)教学比赛 (6)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7)双打战术 (8)战术:发球抢攻 |
(3)学期工作进度表
内 容 课 时 课 次 |
体育健康知识 |
田径 |
体操 |
乒乓理论 |
乒乓基本技术 |
乒乓基本战术 |
教学比赛 |
专项素质 |
考核 |
机动 | ||||||
4 |
5 |
3 |
2 |
7 |
37 |
5 |
3 |
3 |
3 |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
31 |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
5、羽毛球运动课程教学介绍
(1)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在场上不停地进行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地上往返对击,是一种全身运动项目,加快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适合于男女老幼,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场地不仅可以在正规的室内运动场地进行,也可以在公园、生活小区还可以在户外运动,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运动中怡健体。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种娱乐活动,使参与者对每次击出的好球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球的飞行千变万化,如有快慢、轻重、高低、远近、狠巧等变化,因而这种运动充满了丰富的乐趣。羽毛球技术的变化多端,如身如满弓的扣杀,蛟龙出水一样的跳起击球,防守时有如钢铁长城。一切体现了羽毛球运动力与美一面。此运动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大强度等因素,这时就是考验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谁能坚持的更持久谁就能获胜。经此磨练,能泰然处之,应付自如,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人生。
(2)教学内容和目标
学期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高 一 第 一 学 期 |
1、了解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场地、球拍、球及基本竞赛规则的介绍,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2、正确、系统、熟练地掌握上肢的基本技术和下肢的基本步法,从而提高加强同学们的手上功夫,及双脚能够及时、准确地移动到规定的击球位置,抢到最佳的击球点。从而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 边学边练穿插战术的意识的培养 4、 结合羽毛球的特点全面发展专项力量、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速度耐力 5、 通过比赛,让学生展示所学的技战术,提高综合能力 |
1、羽毛球理论基础知识(2课时) 2、基本技术:握拍、发球和接发球、击球、步法(17课时) 3、 本战术融进课堂教学中 4、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3课时) 5、 教学比赛(2课时) |
|
1、让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基本常识及各种赛事 2、 在原来基础上学习更多的基本技术、步法,培养学生综合练习的能力 3、 通过每一个专门的图示和文字说明,并且在实战中进行实践应用来加深记忆 4、 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全身综合专项素质能力 5、 在比赛中把基本技术战术全面、熟练地有机结合 |
1、 羽毛球理论基础知识(2课时) 2、 基本技术:发球和接发球、击球、步法(17课时) 3、 基本战术融进课堂教学中 4、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3课时) 5、 教学比赛(2课时) |
其中每学期教学评价各2学时
(3) 学期工作进度
内 容 课 时 课 次 |
体育健康知识 |
田径 |
体操 |
羽毛球理论 |
基本技术 |
教学比赛 |
专项素质 |
考核 |
机动 | ||||||
4 |
5 |
3 |
2 |
17 |
2 |
3 |
3 |
3 |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31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