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江宁区南京市秦淮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9/13 20:00:57 作者:刘付燕 浏览量:983次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此,我校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课改、结合课题、聚焦课堂,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种组织形式,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着重从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技术两方面实施“问题引领,任务驱导”校本研修,并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上级教育部门整体工作思路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有序、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
根据学校实际,学校提出了自主、互助、引领三维一体的校本研修体系。即自主研修做到9个“1” 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伴互助搭建7个平台;专家引领开辟4条途径。
二、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
项 目 | 内容或主题 | 形式 | 对象 | 负责人 | 月份 |
师德培训 | 青年教师励志成长事迹报告 | 报告会 | 全体教师 | 董明 | 11月 |
班主任培训 | 特色班集体建设专题培训 | 讲座 | 全体班主任 | 彭小艳 | 9月 |
班主任团队建设及安全培训 | 讲座 | 全体班主任 | 彭小艳 | 10月 | |
青年教师发展班(团队)培训 | 1.市第十一期个人课题结题培训会 | 培训会 | 课题主持人和青年教师 | 郑必强 | 9月 |
2. 论文写作培训指导 | 培训会 | 青年教师 | 郑必强 | 12月 | |
3. 青年教师师徒结对 | 培训会 | 青年教师 | 邵思青 | 9月 | |
4.教师外出研训 | 研训活动 | 部分教师 | 邵思青 | 9-12月 | |
5.青年教师展示课 | 课堂展示 | 部分教师 | 邵思青 | 9-12月 | |
6.区第十二期个人课题过程研究培训会 | 培训会 | 课题主持人和青年教师 | 郑必强 | 11月 | |
7.信息化2.0培训作业提交 | 研修活动 | 全体教师 | 吉守金 | 9月 | |
教科研菜单培训 | 区级菜单讲座(汪圣龙) | 讲座
| 全体教师 | 郑必强 | 10月 |
区级菜单讲座 | 讲座 | 青年教师 | 郑必强 | 11月 | |
校内教研活动 | 1.校际同题异构活动 | 讲座、研讨等 | 全体教师 | 许明 | 12月 |
2.区骨干教师展示课 | 研讨课 | 部分教师 | 邵思青 | 11月 | |
3.各教研组二次培训活动 | 讲座、研讨 | 各组成员 | 教研组长 | 9-12月 | |
课堂教学改革 | 市区教研专家来校讲座 | 讲座 | 全体教师 | 邵思青 | 11月 |
三、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为使研修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序规范,学校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我校的服务校本研修的措施办法,旨在指导、服务与保障。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领导指导教研制度。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及领导成员分包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整合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工会、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与评估机制,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1)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务处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2)完善教研组管理制度
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强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沟通、协调、合作,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网络资源使用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
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教师每学期都要制订理论学习计划,并写读书笔记。
(2)教学反思制度
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在学习教育理论或外出学习后,教师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每节课后,要写教后感;考试结束,要写试卷分析等等。从而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写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3)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
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课题管理制度
要深入地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本校具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立课题进行研究。要制订包括课题方案、过程研究、档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度关注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课题,关注教师教研活动是否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4.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组内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青蓝工程制度等。
(1)组内教研制度
修订完善组内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集体备课制度
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3)青蓝工程制度
由工会牵头,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含班主任结对)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必须帮带青蓝教师或班主任结对,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5. 建立考核制度
针对校本培训完成情况按月、按学期进行考核,完成度高的教研组可参加先进教研组评选,有特色的校本培训项目可推荐区校本培训。
(二)物质保障
1.通过制定校本研修物资保障制度,保证校本研修所需的物资及时补充。
2.通过制定校本研修的经费保障制度,保证活动经费及时到位,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