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物理教研组>>教学随笔>> 文章
发表论文“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江苏教师》2104第22期

发布时间:2014/12/26 16:51:14 作者:殷位海 浏览量:1849次

 

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南京市秦淮中学   吕长林       211100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要深刻理解报告精神,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笔者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方法与态度  为人师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定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特别的欣慰,因为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特别重视德育。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真的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我们要改变很多学校和老师以考大学为主要目的,重视文化教育,只看分数不看人品素质的教育弊端,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下面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物理学科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要做到:

一、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适时的通过我国古代文明、科学家的事迹及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譬如,利用我国古代科学发明史料,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杠杆,秦朝时期的天平,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对共鸣、水能、风能的研究利用、张衡地动仪的发明,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利用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如阿基米德为抵御外敌入侵而献身的故事。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把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物理学家钱三强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国家作贡献。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科学家们,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等等来激励学生的报国热情;介绍建国以来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史以及一些实例,如我国五次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以及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就是非常生动的事例,我们可以通过照片、视频及有关文章进行介绍,当学生看到飞船的发射和返回过程及宇航员在天上工作生活的情景、宇航员谈亲身感受时,不仅激发了爱国热情,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时讲超重失重、圆周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一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引入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实例就很有效果,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等,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出门旅游时多观察,作为教师出去旅游的机会一定比学生多,作为物理教师一定对这些电站感兴趣,我们可以把平时出去旅游时搜集到的资料,如葛州坝、三峡大坝、小浪底水电站及秦山核电站还有一些风力、火力发电站的照片及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另外,身边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善很多都跟物理知识有关,如地铁、动车、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使用,给我们出行带来的便利,家庭各种电器更新换代等。教学中经常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这些实例教学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科学,能够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二、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中要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经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学习科学家诚实上进,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很多科学家历尽艰难,但始终都百折不挠。这种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法拉第用了十年时间研究“把磁转变成电”,经过反复实验、反复研究,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在两个月后发明了变压器和发电机,为人类打开了电能的宝库。科学怪人卡文迪许一生致力于物理实验研究,其中就有引力常量G的测量,他非常巧妙的设计了实验,将常量G准确的测了出来,使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的发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1840年焦耳多次做过通电导体发热的实验,发现了焦耳定律,然后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在1878年测出了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实验基础。J.J.汤姆生从1890年对阴极射线进行实验研究,经过了多次实验,到1897年终于发现了电子,其发现意义是划时代的,他使我们认识到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中有电子。那么原子会不会全部由电子组成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是中性的,那么原子中一定有带正电的部分。汤姆生当时提出了一个“枣糕”模型,后来被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卢瑟福经过实验与分析,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又经过了几年的潜心实验研究,卢瑟福在1919年通过实验终于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原子核中还存在着中子的观点。1932年卢瑟福的学生通过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这样原子的结构就被发现了。可以看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们运用科学方法动脑筋想办法辛勤劳动的成果,这种锐意进取的品质正是我们学生需要具备的。

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实验的重要作用,尽量让学生做实验亲身体验。比如在光的本性的教学中,很多现象如: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学生很难理解,但通过学生做实验观察到这些现象时,学生很兴奋。几个现象中偏振最难,于是我让学生成立几个小组,每组发几个偏振片,让他们观察各种各样的光到底谁是偏振光。这样很容易的化解了难点,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兴趣,印象还深刻。在讲电源的种类时,学生对水果电池很有兴趣,于是我在班上成立了由十几个同学组成的研究小组,让他们查资料、确定研究的方案和分工、以及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支持等。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然后开始做实验,我校实验室提供了实验条件,如做电极用的多种金属片、各种水果、电表及小灯泡等,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水果确实能成为电池,而且探究了电源电动势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如:水果的种类、金属片的种类、金属片插入的深度、金属片之间的距离、金属片的形状等。最后总结写成实验报告进行交流。教学中要让学生保持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研究。如地电流的测量、电磁场的研究、水火箭的制作、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等等。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物理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物理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如物理学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对立统一的,充满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关系,我们要深入钻研,把这些内容发掘出来介绍给学生。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的世界,大到整个宏观宇宙,小到微观基本粒子,在作用和运动当中,存在着对称的、简单的、和谐的规律,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大千世界的奥妙,还能使学生感受自然中蕴含着的质朴、辩证之美。我们还要辨证的看待科学的发展,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快速发展给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快速的提高,但是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危害也是存在的。我们要重视和研究这个现实问题,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还要防止产生负作用。

作为物理老师,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使用一些新的家用电器和设备,当然,老师自己也要带头做。所谓“眼见为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待事物,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师要做德育的模范、学生学习的榜样

新形势下教师除了应该博学多才,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在08年四川大地震中,许多教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了救自己的学生不幸被车子压断了双腿。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他们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平时我们要多学习多研究,特别是研究学生的心理,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跟学生交朋友,关心爱护并尊重学生。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真诚守信,为人正直谦逊,工作认真负责、性格活泼开朗,兴趣爱好广泛,热爱工作生活,乐于帮助他人等等,这些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教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育人更重于教书。而育人这项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作为物理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多与学校、家庭、社会、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及学生本人联系沟通,大家齐心合力为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物理学家》章志彪 张金芳主编

(此文发表在《江苏教师》2014年第22期上)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