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秦淮中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3/2/10 11:37:48 作者:张兰香 浏览量:816次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秦淮中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指导思想,对照《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学业进展、全面发展。
本组加强教学教研,深入研究高考招生录取政策变化以及新高考方案带来的教学要求的变化。由于学生的数学活动实际上是文化传承,是在有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觉获得的.在数学文化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数学中的理性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理性探索精神是数学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思维与文化,集中体现了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两项要素.
二、主要工作
(一)教学目标制定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要在课程目标体系视角下,整体把握核心素养的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课标(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体系是由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核心素养水平要求)、具体内容目标三个系统构成。《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呈现了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在“学业质量”部分呈现了阶段目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呈现了主题单元下的具体内容目标。“课程目标”的课程总目标包括获得“四基”,提高“四能”,发展“六个核心素养”,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四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递进式的目标系统。“课程内容”部分分主题单元、用不同类型的行为动词描述了对主题单元下每个具体内容的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课节中。
(二)尝试单元教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了学科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促使教师从过去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单元设计.“单元设计”要做的是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中“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重组、整合为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并在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 这样站在数学整体结构的高度来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完整的获取知识和概念,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站位.
(三)进一步落实教研室新学期教学工作要求。
以《学案设计》组织和《作业管理》监控为着力点,推进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实现“备课真研究、作业更有效”,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态。
教师备课要做到三备:备课标和课本,做到心中有本;备学生和学情,做到目中有人;备教法和学法,做到手中有法。教师上课有“三性”:生动性、主体性、实效性。作业“三精”作业突出“精选、精批、精析”的三个要求。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认真订正作业,老师要研究作业布置,要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订正后的作业要进行二次批改,要认真讲评作业。教师辅导要“三全”:辅导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辅导要涉及学生全方面。考试要“三抓”: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纪、考后抓分析。
(四)加强试题研究,做好带头作用,引领数学组全体教师认真研究高考题。
关注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十年全国高考知识点分类汇编,加强对全国高考卷和相关地区高考卷的研究,关注新高考的命题动向.
(五)建发展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增强本组发展后劲的关键。本学期教研组将继续为教师成长搭建发展平台,以赛课活动主,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评课活动,每次公开课前由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指导备课,上课结束后再进行集体评议,对教案、学案进行修改,上课课件及教案报送教务处备案。
2、开展好听课活动,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组织青年教师全部听课。教师每周要听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听课必须评课,听课笔记上每节必须有 3 条以上的改进建议,鼓励老师们写上课或听课教育随笔。
三、具体工作安排
周次 | 时间 | 主要工作 | 负责人 |
1 | 2.6-2.12 | 三个年级考试安排落实、备课组计划制定 | 三个备课组长 |
2 | 2.13-2.19 | 开学教研组工作布置 | 张兰香 |
3 | 2.20-2.26 | 蔡文银公开课 | 邵思青 |
4 | 2.27-3.5 | 郝圆圆公开课 | 李林 |
5 | 3.6-3.12 | 新教师参赛指导 | 张兰香 |
6 | 3.13-3.19 | 严建英公开课 | 吉文勇 |
7 | 3.20-3.26 | 高三二模(暂定) | 许明 |
8 | 3.27-4.2 | 教学常规检查 | 张兰香、邵思青 |
9 | 4.3-4.9 | 张谦公开课 | 张兰香 |
10 | 4.10-4.16 | 期中考试 | 三个备课组长 |
11 | 4.17-4.23 | 期中质量分析 | 三个备课组长 |
12 | 4.24-4.30 | 高考学科讲座(暂定) | 邵思青 |
13 | 5.1-5.7 | 高三三模(暂定) | 秦涛 |
14 | 5.8-5.14 | 张梦颖公开课 | 秦涛 |
15 | 5.15-5.21 | 校际同题异构活动 | 邵思青 |
16 | 5.22-5.28 | 谈敏公开课 | 何应海 |
17 | 5.29-6.4 | 朱佳公开课 | 许明 |
18 | 6.5-6.11 | 高考期间安排 | 三个备课组长 |
19 | 6.12-6.18 | 高一高二期末复习 | 张兰香、吉文勇 |
20 | 6.19-6.25 | 高一高二期末考试 | 张兰香、吉文勇 |
21 | 6.26-7.1 | 期末试卷讲评 | 张兰香、吉文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