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3/6/30 17:52:49 作者:39237 浏览量:1756次
本学期学校我们组在认真执行好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联系学校实际,本学期首先制定了较详尽的教研组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组教师时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这半学期来的工作如下: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
本学期本组教师都积极参加省、市两级教研室组织的网络学习,并都在网络培训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另外,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的文章,也一直关注着高考和小高考方案的改革,提高对教学改革的认识,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二、加强常规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气氛
本组一直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常规条例,本组教师力争成为教学常规的典范,青年教师重点放在教学基本功训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每位教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每个备课组都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学进度、教材教法、研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能按计划互相听课。本组内部注重学术交流,本学期张伏家老师在校内开了一节示范课题目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在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起到示范效果,在探索“系统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上树立了典范,在选题讲解上给听课教师有所启发。青年教师高婧老师上的研究性课《种群的特征》在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突出重点、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其自主参与意识、师生互动等方面有很大突破,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李善源老师也主动开设了《动物细胞融合》公开课,他的这节公开课容量很大,多媒体利用多,他对教材的把握都得到了全组教师的肯定;陈萍、俞志茹两位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开放日中都主动开设了展示课,其中陈萍老师的《生物大分子》的复习课,一改以往教学模式,而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的模式,复习效果很好,得到外校和本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俞志茹老师的《细胞呼吸》新授课可以说是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的典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效果很好,也受到老师的好评。
三、努力工作,成绩显著
本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积极参加市、区级的教研活动,主动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如刘恩金老师参加了南京市高一备课组长的市级培训,高婧老师被学校派到启东中学参加省级教研活动,另外,本组还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今年本组每一位老师在校级、区级、市级三级课题中,每人至少有一个级别的课题,如刘恩金老师的《探究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被立项为区级课题,另外,本组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积极撰写论文,如李善源老师撰写的《国家级培训的所思所想》发表在《师者》杂志,刘恩金老师在《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第九期互动平台论坛发表一篇文章,其撰写的《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思维的培养》一文获师陶杯二等奖,另外他撰写的《基因突变反思》获区级论文评比三等奖,本组教师在学校、区级综合评比中也获得一些荣誉,如顾广兰老师获区教学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