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6/20 16:50:28 作者:张秀 浏览量:1503次
2021-2022学年下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总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入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为落脚点,以语文学科精细化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和“分层作业的有效性”为研究主题,推动教师在编写教案、组织教学和课后评价等过程中加以落实,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努力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因为疫情形势严峻,学校决定开展线上教学。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实现我们的教学方式转型,语文教研组于3月16日临时召开教研组会议,明确未来一个月的教学形式,布置相关任务。教研组会议结束后,三个备课组继续召开备课组会议,具体研讨线上教学内容与安排。备课组长制定各个年级的为期一个月的线上教学计划和安排,教研组长审核后统一上传给区语文教研员周明龙老师。
2、 组织了两次校内二次培训.3月16日,语文组全体老师在德馨楼三楼会议室认真聆听了白潮老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教研活动总结》的讲座。6月2日,语文组全体老师在录播教室认真聆听了李淑梅老师《三模古诗文反馈》的讲座,组内老师认真听讲座并积极交流。
3、为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发挥我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示范作用,6月2日,张居祥老师在录播教室们开设示范课,教研组老师都准时参与了本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积极交流讨论,朱斌老师作了总结性点评。
4.组织了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好课评比。5月10号,语文组5位青年教师(王露浛 任瑞卿 陈颖 白潮 陈明珠)在功能教室同题异构,课题为《祝福》,曾春霞校长,钱泽舒主任,徐静老师担任评委。
5.组织了高一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积极备考江宁区新课标考试。老师们认真准备,下载打印相关资料,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在4月27日,集体参加了江宁区新课标考试。5月5日,组织不满四十周岁的语文老师与学生同步参加南京市语文二模考试;
6.为了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展示我校江宁区带头人和青优的风采,语文教研组于4月11日-14日,语文组开展了新一届区带头人区青优展示课活动,宋慧敏老师、张秀老师、李敏老师、温立功老师、钱泽舒老师、倪彩云老师分别开设展示课,老师们积极交流讨论,张居祥老师作了总结性点评。
7.2月27日,组织在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95分以上的五位高三学生参加线上决赛;4月7日组织在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95分以上的三位高一高二学生参加线上决赛。
8.组织高二老师语文老师面向本年级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张居祥老师开设《秦淮诗话------秦淮诗词赏读》,李敏老师开设《文学阅读与影视改编欣赏》,王露浛开设《食在红楼》。
二.取得的成效
1、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的教学公开课。本学期,区学科带头人张秀老师、钱泽舒老师、李敏老师开设区级视频直播课,市学科带头人张居祥老师作了总结性点评。年轻教师开设校级展示课和赛课,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成功组织两次校内二次培训,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相关知识。
3.在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初赛中,二十七位同学获得一等奖,其中九位学生获得晋级国赛的资格;在高三线上全国总决赛中,秦淮中学五位学生获得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4.在江宁区新课标考试中,宋慧敏、王梅、柏继红、张大香、温立功和许倩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丁效,于静,吕芙蓉,吉守金老师获得了二等奖。语文组在全校范围内获奖人数最多,总体情况最好。
三.问题和不足
1.对高考信息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准确。
今年的新高考语文试卷稳中有变,而我们对于“变”的规律不是很清楚,今后,如何更有效地针对性复习?心中并不是很有把握。
2. 许多老师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上,基本上除平时课堂时间和课外适量的书面作业时间外,主动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在平时学生可以花几个小时做数理化,花几十分钟背外,而每天的间是额定的,等他们开语文本时,早已睡眼惺忪,往往是几分钟也轮不上。究其原因是因为汉语是母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二是在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于是,秉着一个功利唯上的观念,语文学科的学习自然处于可学可不学的尴尬处境。
3、新教材的教学还处于摸索期,关于任务情境型的教学没有太多资料可以借鉴。
四.今后的设想
下学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安排,继续认真做好教研组建设工作。新学期高三将继续进行新高考模式的探究;高一高二会更加大胆地倡导鼓励任务情境型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