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活动剪影>> 文章
(二次培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3月16日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4/19 15:35:53 作者:张秀 浏览量:1337次

2022年3月16日,语文组全体老师在三楼大会议室认真聆听了白潮老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教研活动总结》的讲座,语文组老师热烈交流研讨

F0440782BF7649CAE97FFACE9E625130.png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教研活动总结

                      白潮

33日举行了南京市高二下学期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线上教研活动,朱茂林老师和包旭东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外国戏剧和诗歌经典作品的分析整合教学。

在教学《玩偶之家》时,朱茂林老师建议教师可以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比较阅读。

1. 通过比较人物对话来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来进而理解和分析文中的矛盾冲突。诗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小说《伤逝》中的子君和《玩偶之家》的娜拉三位女主人公各自从她们的对话发出了对时代的控诉。

2. 通过比较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来揭示社会问题。朱老师选取了中国文化的几位女性,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卫国女子、刘兰芝,也有近现代作品中的繁漪和子君。现实生活中有古代的李清照和唐婉,也有最近的丰县生育八孩女子。通过这些女子形象的比较,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以及在她们身上反映出的时代问题。

在学习外国诗歌经典作品时,朱老师则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同样是比较阅读,在《迷娘》的学习中则是出示清末明初马君武的翻译,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1. 比较这两首不同时期翻译作品译文风格的变化。

2.  体会两首译文表达方式,你觉得哪一首表达情感更鲜明准确。

在《致大海》的教学中将普希金《致大海》、曹操《观沧海》、舒婷《致大海》和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放在一起设计群文阅读,对于诗歌而言,其中选取的意象往往隐喻和象征意义,在四位诗人心中,大海不仅仅是大海,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寄托和载体。可让学生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1.“大海”意象在中外诗歌中的文化意蕴。

2.体会“大海”在不同诗人的笔下的文化意义与情感价值。

通过这样的群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在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象征自由;在舒婷《致大海》中,大海象征生活;在曹操《观沧海》中,大海象征志向;在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大海象征未来。

通过以上两首诗歌的教学抓手,在第三首《自己之歌》中可以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1. 朗读赵萝蕤和课本上楚图南翻译版本;

2. 体会意象翻译的异同;

3. 体会情感表达的异同。

在第四首特的《树与天空》的教学中,有人称作者朗斯特罗姆为“瑞典的王维”,所以可以和王维联系起来,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1. 比较阅读的《山居秋暝》,体会两首诗的诗意画意的特点。

2. 把本诗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单元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朱老师选取了近年来学科能力测验和高考中关于诗歌的相关题目进行教学评价示例,以此检验学生习得情况。

包旭东老师对第四单元的教学从不同角度进行同课异构,提出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议。他认为,应由“学习”向“研习”转变。单元组构的方是以“专题”形式呈现单元内容,以“研习”方式学习专题内容。研习需要自主研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与“表达”“交流”的区别就在于,“研习”是学习进阶。依据这种学习方式,包旭东老师把《玩偶之家》作为学习戏剧的材料,设计如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研读剧本,撰写读书笔记

1. 研读剧本,概括主要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选择剧本中的精彩台词加以品味,分析娜拉、海尔茂的心理和性格,探讨这些台词是怎样一步步推动戏剧冲突的。

3. 分小组合作,对阅读中的疑问进行交流探讨。

(1)娜拉的性格变化为什么会如之大?

(2)娜拉与海尔茂的谈判是否合乎逻辑?

(3)海尔茂能否理解娜拉所说的“奇迹中的奇迹”?

活动二:选择研究主题,撰写读剧随笔

选择感兴趣的或具有挑战性的主题,撰写一篇读剧随笔。参考主题如下:

1. 海尔茂与娜拉冲突的实质

2. 《玩偶之家(节选)》中的“突转”与“发现”

3. 娜拉出走后的命运之我见

4.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在外国经典诗歌的单元教学中,包旭东老师进行了“倾听自由的歌唱”的学习设计,学习任务是“请以‘有限的空间和无限的自由’为话题,结合四首诗歌写一则文学短评,题目、角度、篇幅自定。”

这个学习任务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1. 聚焦诗歌意象和内在情绪

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展现情感的起伏流动的。

篇目

主要意象

内在情绪

写作目的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2. 奏响自由的旋律

请以有限的空间和无限的自由为话题,结合本专题作品写一则文学短评,题目、角度、篇幅自定,600字左右。

文学短评写作评价表

评价项目

具体标准

评价等级

自评

师评

一级

二级

三级

观点

观点鲜明,见解独到

A

B

C



论据

准确充分,典型具体

A

B

C



论证

论证有力,逻辑科学

A

B

C



结构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A

B

C



语言

表达准确,生动活泼

A

B

C



整体印象


总评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通过相关学习活动获得启发,解决难点,从而最大限度的达成并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与内容,最终能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获得成长。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