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6/23 9:33:42 作者:潘玉凤 浏览量:814次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共有4名教师组成,潘玉凤、李娟、刘娟每人负责两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李家平老师负责一个班的历史教学。现将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
首先,学期初制定了本学期的计划,教学过程中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备课组成员就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等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发挥备课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编好授课提纲、学案,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2、加强组内、组外学习。
组内进行推磨听课,相互学习。本学期已经开展了3次组内听课,分别是李家平老师在高二(2)开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李娟老师在高二(1)班开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刘娟老师在高二(4)开设《抗日战争》 公开课。课后,均组织了研讨,全组成员进行学习、并提出建议和意见。李家平老师还开设了一节市级一轮复习公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获得好评。
组外学习主要是积极参加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受疫情影响为线上活动,全组4人均认真参加听课,无一人一次缺席。每次教研活动后进行研讨,习他山之石,受益匪浅。李家平老师还开设了一节市级一轮复习公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获得好评。
3、加强新高考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本届高二学生面临的是一年后新高考,历史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做到收集高考信息并将高考信息进行反馈;深入各历史教师课堂,把握高考方向、关注高考动态、捕捉高考信息,力争最佳。同时研究学情,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取得成效
1、几次考试、认真分析。
到目前为止,我们历史学科共进行了6次周测和一次期中考试、两次月考。期末考试还未进行。前面的考试都使用了智学网,每次考试我们都能够充分利用智学网的各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为下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期中考试我们备课组还专门进行了一次期中质量分析活动,邀请和行政领导参加。为后阶段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其中期中考试为六校联考,我校历史均分获得第一名,且高分段人数比例也处于领先。
2、基本完成高二(下)的历史教学。
依据教学计划,本学期结束所有新课教学,并完成一轮的必修1和必修2的部分的复习。尽管课时数减少,我校还是已经按计划完成,但是复习时间较短,可能期末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答题方向存在偏差。
2.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掌握不熟练。
3.对于材料的解读、分析、运用能力较薄弱,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
4.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表述不清,语焉不详
四、今后采取措施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以及新高考方案,有效备考
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高考命题的方向。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把握复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清晰高考命题方向,做到有效备考。
2.进一步加强双基教学,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导致失分,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提升的重要原因。从收集的答题情况来看,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强化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结构化。基础知识教学要贯穿复习过程的始终,一直到高考决不放松。
3、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讲重点、关键点,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练:以限时练和课堂反馈作业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单元训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适宜。
4、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字简述题,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用规范的学科术语表达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这一能力的培养。 我们选择典型例题,先让学生做,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解,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答案抄一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