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专栏>> 文章
秦淮中学2011—2012学年度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专刊

发布时间:2011/10/22 0:00:00 作者:无 浏览量:1367次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大,冷空气活动的次数将会逐渐增多,气候也会有一个冷热多变的过渡时期。初秋时,气温较高,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容易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在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有: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发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1. 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 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流感的预防措施:
    流感为乙类法定报告的传染病。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室内注意通风。公共场所可用1:100的84消毒液进行喷洒,病人的用物可曝晒2小时或煮沸消毒。流感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尤其适用于老年、婴幼儿和体弱多病者及医务人员等职业人群。
    2、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麻疹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自然宿主。急性患者为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我国麻疹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为高,但自广泛接种疫苗后,发病年龄有推迟现象。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
    预防措施:
   (1)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
   (2)晨间检查。每天早晨对学生逐个进行检查,如精神差、发热病容、眼结膜充血、咳嗽、流鼻涕及皮疹等。发现有可疑者,送医院确诊,对确诊为麻疹,即进行隔离,避免其传播蔓延。
   (3)如发现学生因病缺课,做好登记,并向医务室报告。
   (4)避免易感患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
   (5)主动免疫:未患过麻疹的学生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3、水痘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一周左右)。
   (4)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腮腺肿胀疼痛、咀嚼不便为特征。传染源包括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唾液和鼻咽分泌物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食具、玩具等接触易感者的口腔而传播。人对本病普遍易感,90%的病例发生在5-15岁儿童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为高。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包括:脑膜炎、睾丸炎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脊髓炎以及耳聋,睾丸炎与卵巢炎可以导致成人后不育,腮腺炎病毒是后天获得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此种耳聋往往是不可逆的。
    预防腮腺炎的发生,要在冬春季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主办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

地址:江宁区东山镇宁中巷4号

版权所有 南京市秦淮中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s

办 公 室:025-52284446 高一年级:025-52199319

德 育 处:025-52192720 高二年级:025-52199361

教 务 处:025-52281179 高三年级:025-52199327

校 团 委:025-52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