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2/20 13:25:00 作者:潘玉凤 浏览量:901次
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工作思路:
本届学生两年后的高考是高考新方案采取3+1+2模式,历史科目占据100分的比重,跟过去的高考相比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对所有历史科目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秦淮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以市、区两级教研室制订的总体规划及我校工作计划中有关高二的具体要求为工作重点,科学研究,确保教学质量,尽最大努力保持选修班成绩稳定,并确保必修班所有同学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顺利过关。
2、教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任务(1)完成选修四的6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2)计划完成必修一、必修二的一轮复习工作(共11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英美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共4位教师,潘玉凤、刘娟、李娟、李家平担任高二年级7个历史班的教学任务,其中李家平老师有行政工作。
二.主要措施
1、抓住“常态课堂”实施的契机,加强集体备课。
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备课组成员就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等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其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发挥备课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做到教学五认真,备课组成员人人手写教案,提高备课质量。
2、练习做到精选、精练、精评。
作业精细化,做到“二不一补”:教师不预先做,未经筛选的现成习题不允许布置给学生;估计80%学生不会做的题目,不统一布置;估计80%学生会做的题目也不统一布置,可以采取分层布置作业;对于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要有补偿性措施。要对学生的作业总量做了严格控制,既给教师的精批细改创造了条件,又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养成了认真做作业的习惯。特别要强调“两个及时”。一是及时批改作业和讲评。刚性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做到“有发必批,有批必评、及时反馈”,而且要做到全收全批,促使教师精选习题,提高作业效率。
3、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在新高考要求下,任课教师要关注班级整体成绩,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必修班抓学业水平测试的过关率,选修班抓所有同学的绝对成绩,不轻易让一个同学掉队,不放弃每一分。
4、加强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本组教师把自己的教案、课件整理,形成自己的和备课组的资料库。另外每人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案例和课件,也可参加各级评比。
三、具体活动安排
1、教学进度
周次 | 教学内容 |
第1-3周 | 选修4:第一、二、三、四单元 |
第4周 | 第五单元 |
第5周 | 第六单元 |
第6周 |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7周 | 近代英美的政治制度 |
第8周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第9周 |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
第10周 | 期中考试 试卷讲评 |
第11周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
第12周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第13周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周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第15周 |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
第16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第17周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第18周 | 期末考试 |
2、具体活动:
A、推磨听课
时间 (待定) | 授课人 | 主评人 | 授课 班级 | 开课内容 | |
4 | 李家平 | 刘娟 | 高二(2)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
8 | 李娟 | 李家平 | 高二(1)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
12 | 刘娟 | 潘玉凤 | 高二(4)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
16 | 潘玉凤 | 李娟 | 高二(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BB、集体备课
周次 | 时间(待定) | 主备人 | 备课内容 |
3 | 李家平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
7 | 李娟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
11 | 刘娟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
15 | 潘玉凤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